第600章 人的貪婪

齊魯,益都。

齊王宮內,方金芝抱著一個小娃娃正獻寶一樣叫自己二哥來看。方毫見了也是滿心歡喜。這不管江南摩尼教能混成甚個球樣,方金芝在益都能過的安好,便是給方家留了一條後路。

聽了自己二哥的一番言語,對於方毫前來益都的目的,方金芝已經了然於胸。開口就道:“這事兒倒也簡單,就看父親舍得舍不得了。”摩尼教若是能吐口,允許梁山軍攻奪金陵,那就靜等著去瞧,保管能在朝堂文武中得個大大的笑臉。

方毫卻險些沒有咳出血來,這一瞬間他都想起了一句老話:女兒心向外。真的松口叫梁山軍過長江去,“我的好妹妹吔,你就不怕那過了江的梁山賊,順口把摩尼教也吞吃了?”這是絕對不能松口的。

方金芝抿了抿嘴,心想這話說的,好似他們要阻擋就真的能阻擋一樣,那陸大王若是執意要打江南,摩尼教還真的能攔下麽。倒不如主動提出來,教兩邊顏面都齊全了,更能賺上一筆器甲來。但現在不需說這個,她倒也能想到第二個法子,“那就用錢買吧。父親拿下了大半江南,必然有大筆的金銀,且尚有諸多的古董金石、名人字畫、珍寶玉器之類。拿出來抵給銀行,拿錢去跟軍器監賣貨就是。”她可不信自己老爹能好心的給所有人裝備一新。

而之前兩邊也多有兵器軍馬交易,但那更多的是用江南的糧米、絲帛兌換梁山軍的軍工器具。在方金芝的記憶裏,方臘手中還有大把的財貨沒有動用的。“都這般時候了還不動那家底,一窩黃白死物留著還能下崽不曾?”

方毫面皮扭了一下,這話說的就像那些金白銀就能從梁山軍這兒購買軍需一樣,怎麽聽著都辣麽不真實。早前他們用的可都是糧食絲帛!十成中有三兩成要金銀的就已是難能可貴了。現在全是金銀付賬,能行嗎?

稍後,陸謙出場,邀請方毫小宴。席間聽聞了方毫言語,遂朗聲的一笑:“如何不能啊?”

早前梁山軍是啥底子?現在又是何等規模?之前不要真金白銀,只要糧食布帛,那是因為梁山軍缺糧食布帛。可現在梁山軍境內的棉花種植持續擴大,產量持續升高,越來越多的棉布會出現在市場上,就像那糧食一樣,收支已經達到了一個相對平衡狀態!這般的,江南的糧食布帛的重要性就自然不再那麽重要了。

雖然早前在外人看來,梁山軍的在軍火貿易上的原則始終是以物換物的。如江南的糧食布帛,塞北的皮貨牛馬,那是半點都無虛假。可現在就陸謙說,摩尼教能拿著銀子來向他大規模的購買刀槍戰甲,甚至是弓弩戰馬。這真的叫方毫感覺到十分的不真實,這可是大規模啊。

卻不知道陸謙心中正盤算著如何才能將棉花迅速推廣到全國呢。他並不打算用行政手段,甚至都希望江南地區能遲些再種棉花,好叫他用北地的棉布沖擊江南的絲帛,占領江南中下档的紡織品市場。反正江南一帶的底蘊厚實,倒不如讓北地百姓多受些利。

如今棉花這東西,在北地的種植範圍正在日益廣泛,已然從齊魯向中原、冀北蔓延。適種地區亦是廣泛,幾乎是眼下陸齊治下的土地,都能種植棉花。而紡織也很是容易。它遠是比絲綢業更利於家庭式生產的行業,所用的紡機和織機都很簡單,單錠的紡機操作簡單,老少都能使用,通常一家農戶十天半月的總能織出一匹,織好拿去變賣,換回棉花、紗線又可繼續織。資金上周轉很快,風險小,最適合小戶農家經營。且棉布厚實保暖,棉花更是渡冬時候的必需品,其市場針對的是每一個人,潛力之巨大,銷量不可想象也,對工藝的要求也並不高。可謂是小戶農家補貼家用之‘神器’了。

接下的時間裏,這種經濟作物就會廣泛的出現在社會各界的眼中。它的作用,它的價值,全天下每個人都會認識到——那是要遠勝過麻布的。

——梁山軍的棉布和棉衣、棉甲儲備在今年的棉花收獲後,就已經得到徹底解決,陸謙已經決定撥出一部分投放到內地的民間市場上去。

棉布和棉花會作為一日貨必需品,在民間日漸普及。

那些已經建成的紡織廠會加大規模,甚至是在各地相繼建立紡織廠與紡紗廠,因為他已經叫人研究出了水利紡車。後者是最容易做的,只要能保證水利供應均勻,以及工人手藝不差——幾十個大小不一的轉子在轉動著,工人們一手用手指握著棉條,另一手抽絮撚勻,把之變成細勻紗線,隨著幾十個轉子的轉動,紗線隨之旋轉,一圈圈的纏繞在紗錠上。

而後是大批量專業的織布機,雖然從寬幅上講,如今的織布機效能著實叫人心碎,但陸謙是相信廣大民眾的智慧的,他叫人懸賞啊。能提升效能,就能得賞金。覺得金錢效益,是必然能提升廣大織工與技工的創造積極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