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進展神速

夏夜苦短,呼嘯的大風吹幹了吳玠眼中浸潤的一絲濕意。

“兄長素來沉毅,今日何做此女兒態?”吳麟哈哈笑說,“弟弟便是在此斷後,不敢不盡心竭力,兀的便要殉死不曾?”

雖然吳玠引主力南去後,吳麟的日子必然不會好過。偌大的城池,豈是三千人便能守衛的?

這兒已經不是喬山,而是坊州州城。孫昭遠部全軍盡墨的消息傳來,劉法便第一個引兵南撤。且要馬昌祐督兵斷後,而後者又將重任丟給了吳家兄弟,自己早早引著杜常、夏椒、關師古、李彥琦等將南躥。

吳玠吳麟手中倒是有七八千人馬,真死守坊州,也未嘗不能堵上一時。可吳家兄弟是棒槌啊,還是白癡?非是怕不好交代,人兄弟倆早引所部南奔去了。

如是,兩兄弟便就此分家,吳玠引主力南去,吳麟引偏師斷後。這其間危險,不言而喻。

“二弟,完事性命為重。若事不可為,且務必以保全幾身為重。”千言萬語盡在這一句話中,吳玠的意思,吳麟自然明白。

兩兄弟是打西夏起家,為涇原路馬步軍都總管趙明手下悍將,而趙明又是種師中的手下。種師中不是那種嫉賢妒能之輩,為二人嶄露頭角提供了一良好的環境。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因素,多少有能之人,就是因為上官昏庸,而閑置一生,碌碌無為。

故而種師中與趙明對他們兄弟是有知遇之恩的。這般因果下之,叫二人即便被人甩鍋,也難下定決心從趙宋這艘破船上下來。

說到底,這中原內部的王朝更變與宋金戰爭不同。少了民族大義這個禁錮,也沒有靖康之恥,這彼此的仇恨就不那麽不可調和了。

吳家兄弟就是許多人中的一個例子。山窮水盡的時候,未嘗不能跳槽一回,小命第一。

吳玠一去,陸謙立刻就有發現了不對,那雲氣眼瞅著就有變動,若是還不知宋軍有變,就真是棒槌了。當下叫人過沮水向南。

大風並不能阻礙梁山軍。

這關中平原與陜北高原的分界線就在坊州,過了那沮水,向南就是一馬平川的渭河平原。陸謙是半點都不願意耽擱,徑直叫了林沖、盧俊義他們引著騎兵渡河南下,向南追擊宋軍。

那吳家兄弟兀自以為自己的行動甚是小心謹慎,如何防備的住梁山軍的忽然殺到,五千余西軍當即便放了羊,攏共只支撐了半個時辰不到,便被收拾了七七八八。

倒是那吳玠運氣甚好,趁著天黑,不知道逃去了那裏。至於他定下心神後,後不後悔,那肯定是要後悔的。

五千西軍若是有城池可持,那端的是塊硬骨頭的。

只是,擊潰了吳玠還僅僅是第一步,林沖、盧俊義、花榮等人,馬不停蹄,繼續向南。

梁山軍並沒有蒙古人睡在馬背上的本事,可是此番出擊的一萬騎兵,那是人配三馬,帶足了幹糧馬料,晝夜疾馳,一日三百裏那還有點虛的,可日行二百裏卻只多不少。

昨日晚還在坊州,次日就抵到了耀州州城。一萬鐵騎只趕到了五六千人,但這已經不少,馬昌祐根本沒有料到梁山軍來的這般快捷。從耀州到坊州,足百五十裏路呢,且又以為背後有著吳氏兄弟可持,安有半分的防備?

梁山軍抵到時候,正值黃昏,宋軍正生活早飯。營壘稀松,軍心散漫,那直若待宰豬羊啊。

五六千騎分做三列,在曠野上排出了一個大大的錐形戰陣,林沖的旗號位列最前。

“弟兄們,跟我沖——”今日可盡情的殺豬宰羊。

立馬橫槍,人在戰陣最尖峰,林沖胸中豪情滿懷。這前日裏還在發愁,長安城怎麽能打的下,畢竟劉法收攏下兵馬還有五六萬人的。現在就半點憂愁也沒有了。

少了潼關與同州的兵馬,就延安撤下的宋軍,四萬人且還不到,從五六萬變成三四萬,那一下就覺得輕松了許多。

虎咆一聲,聲似炸雷。

“殺啊——”

山呼海嘯樣的呼殺聲響亮起,訓練有素,剽悍威武的梁山鐵騎,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沖擊!

騎兵們挺著長槍,揮舞著馬刀,狂吼亂叫地沖向了毫無戒備,根本沒來得及布陣的宋軍!

馬蹄踐踏大地所發出的巨大轟鳴,能給騎兵們莫大的勇氣!

就馬昌祐他們布置的營寨言,說是營寨都委屈了這倆字。那就是一層籬笆墻,一捅就破。

宋軍毫無準備,發現梁山軍後才急忙整軍備戰,但時間哪裏來得及?梁山鐵騎的馬蹄下,沒有步甲列陣和強弓硬弩的宋軍不值一提!

宋軍一片慌亂。這些軍士的底子還是很不錯的,是正經的西軍,結陣而戰,不要說是五六千騎,就是再翻一倍,也一定沖不跨他們。但現在不是沒那個時間麽。

且現在是啥情況?能同當年與西夏兵廝殺時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