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一戰定關西

“咚咚咚,咚咚咚……”

綿綿不息的戰鼓聲以及低沉的號角聲響徹長空,一條蜿蜒曲折的河谷小路上,梁山軍步騎兵海潮浪湧般席卷而來。從永樂城到銀州城,道路越發寬大,很快後者的南路處就匯聚成了一片火燒雲一樣的紅。

一面面將旗迎風招展,滿目的梁山軍在西夏軍營寨外排布起來。而那最中心處,三丈高的帥旗獵風昭昭,鬥大的陸字,刺眼一樣醒目。陸字帥旗左右,飛龍飛虎旗,飛熊飛豹旗,青龍白虎旗,朱雀玄武旗,黃鉞白旄,青幡皂蓋,緋纓黑纛,一面面軍旗迎風飄揚。

當中捧出一將,頭戴雙鳳翅黃金盔,身穿金色明光鎧;外罩一件大紅鑲龍袍,腰間束一條閃龍金玉帶;坐下一匹白玉嘶風馬,手掄潑風大刀。年紀只得三十上下,生得來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可不正是陸謙!

這幾年廝殺征戰,風刮雨打,他卻是半點不顯老。反倒是周邊的林沖、花榮、徐寧,這些個帥哥們,老的甚快。現下他在無數兵將的擁簇下,渾身黃金裝,亮瞎人眼,閃耀著無可遮擋的光芒,卻也實威風凜凜,不可一世。

一身華麗的金色明光鎧,背系一襲大紫色熊虎披風,坐下一匹渾身純白如雪無一根雜毛雜色的名駿,那渾身的打扮是絕對的是耀眼之極,仿佛恨不得告訴山上所有人,老子就是梁山軍的統帥,有本事的快來取我首級!

可這就是武人的傳統。每個上戰場的人都要有赴死的決心,要有被人割去腦袋的覺悟,所以在身死命衰之前,穿著一身最體面的盔甲,也算是為自己的沙場征戰生涯畫上一完美的句號。

至於不穿戴甚是鮮亮鎧甲的軍將,那只能是沖鋒陷陣的小將。在萬軍之中,如果沒有真材實學,那一身體面的盔甲和上等的坐騎,往往就是取禍的根源。

然而,陸謙是何等身份?現下那裏還用得到他親自沖鋒陷陣?他武藝都絕冠天下了,可英雄無用武之地,現在又有誰知道呢?

自然是一身閃瞎人眼的黃金土豪裝了。

咚!咚!

梁山軍陣中有節奏的響起戰鼓聲來,他們開始進攻了。

一隊一隊的甲士,前列是刀牌手,後頭是持握長槍大刀的甲兵,排列成密集的隊列,踏著鼓點一步一頓的向著西夏兵的營寨沖下。最後面是一排排的弓箭兵,前面的甲士就是他們最好的掩護。這些人唯一的任務就是在進到射程後將源源不斷地箭矢投入營寨去。

陸謙並沒有率軍綴著那幾千殘兵不放,去打李察哥有可能順著山道派來的援軍。而是大軍星夜疾馳,直奔銀州來。

這兒的西夏軍還能有多少?

那永樂城下,不提早前的馬軍,只最後一戰,光是俘虜他就抓了上兩萬人。一個永樂城都安置不了,全給關在後路的營寨了。加上早前被陸謙消滅的馬軍,以及廝殺中死掉的人,那李合達部那怎的也要有個四五萬人。

西夏軍說是三十萬人馬,可據折可大早前飛鴿傳信說,如今銀州城外的西夏兵,許才八九萬人馬,十萬人恐都是沒有的。這點只需查點西夏人的氈帳就是。

黨項是羌人的後裔,主體以遊牧為主,其居舍因時常搬遷而結構簡便,易於拆卸、搬運、拼裝。一般是用木料搭成框架,再將毛氈覆蓋其上,固定後便成為一頂氈帳,故一家稱為一帳。

毛氈,又稱氈毯,是用羊毛或駝毛編織而成,用它作帳,既可擋雨雪,又可避風沙。西夏境內以農耕為業的定居者,多是漢人,只有少許是黨項人。

出兵廝殺,住所自然也是氈帳。五人一帳,簡單明了。那李察哥許是根本沒把銀州城的守軍放在眼裏,應該不會玩那‘增兵減灶’的計策。

所以,折可大估算出的兵力應該是個真實的數據。

這般李察哥又接到了永樂城處的求救,要再派出援軍,怎的也該有個兩萬人吧?這一加一減,銀州城外當面之敵還能有個多少?

陸謙倒不是奢望著自己所部,打贏了永樂城西夏兵後,還能再打贏李察哥,即使後者可能只剩下六七萬人。

可是,這麽多天過去了,黃河對岸的晉寧,早就匯聚起來一只大軍。

……

西夏軍寨前沿,一道土石壘砌的胸墻前,數百弓弩兵紛紛進入了戰爭狀態。只等著梁山軍甲兵靠近後,待床弩射擊破開梁山軍外面的那層烏龜殼。他們就會隨機發起最猛烈的激射。

是的,床弩。這支西夏軍的大部隊是帶來了床弩的。西夏人畢竟是能搞出‘潑喜軍’這種特種部隊的所在——潑喜軍,一支駱駝背上的勁旅,僅只兩百騎。西夏人在駱駝的背上裝載小型拋石機——旋風炮,“縱石如拳”。

可見這西夏的國力雖然在遼宋夏三國中是墊底的,卻也有一定的積累。床弩這東西,自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