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俺也落得爽利

太陽的余暉照灑在山巒上,將山野照得金光閃閃。遠處的漢水隨地勢拐了個彎,呈九十度角,從向東轉為向南。

其北岸就是鹿門山。

昔日熱鬧的山腳已經是另一副模樣。這鹿門山下的好幾處村莊,這兒土地佃戶都屬於鹿門寺,數百戶人家,幾千號人,現下卻是已不見一個,連一口水井都沒有,連一處健全的屋舍都沒。只有滿地的殘屋爛瓦,焚燒後的草垛柴堆,數個村莊都已經盡數被燒成一片白地。只是一片瓦礫場上,並無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罷了。

大批的梁山軍匯聚這裏,一面秦字將旗招展。

霹靂火舉目打望著半山腰處的鹿門寺,腦子裏只想到當年青州綠林三寨中的二龍山寶珠寺。

後者是端的險峻。兩下裏山環繞將來,包住這寶珠寺。山峰生得雄壯,中間只一條路上山。而現下的鹿門山呢?亦是被山巒環抱,四周有獅子、香爐、霸王、女媧山等山頭,諸山各具雄姿,遠遠望去,五山即如仙女,雲遮霧繞,忽隱忽現,直叫人心馳神往。可近觀諸山,林木茂密,山勢繚繞,也是難尋道路。

雖然這險要處是不能與寶珠寺相比,卻甚是相似。

一條石級直通半山腰,沿途宋軍設立了三道關卡。三重關上,擺著檑木炮石,硬弩強弓,大槍長矛密密地攢著。過了這三關便是鹿門寺了,三座殿門前一段鏡面也似平地,周遭山石木柵為城。

梁山軍再次逼來,宋軍占著地勢,居高俯下,刺探的情報如雪片般陡然密集起來。

但張瓊只看不動,他手中兵力有限,戰力更是有限,不敢去以弱擊強。直叫人密切注視梁山軍的一舉一動,坐視秦明分兵兩路,一路進抵鹿門山下,一路進抵漢水江畔。

兩路大軍剛剛抵到,便各自分做兩截,一部警哨,一部構築工事營壘。

以秦明部為例,四個正兵營在山前列陣,做出一條半弧線的防禦陣列,各營之間露出二十步的通道,通道後側是一個滿編的騎兵營。

沒有斥候遊騎,就是五個營列陣,只是一條很簡單的一字長蛇,似乎一捅就破。但張瓊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就那麽張大眼睛看著。

而這條防線的背後,大批的軍兵民壯正奮力開始構築營寨。

在古代中國的軍事史上,專業的工兵部隊很早就存在了【這裏修正】。梁山軍亦很早就設有專職的輜重營,但那嚴格意義上說也算不得工兵。

他們是集工兵、運輸兵、後勤守備等諸多職能於一體的綜合部隊。並隨著陸齊的建立與擴大,還有大批的骨幹從軍兵轉為政府官員。

只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是有著根基的輜重營也在自我造血,到今日實力不說恢復從前,也不能小覷。至少在修橋鋪路和構造營壘上,比起宋軍來,強出不止一個等級。

他們比這個時代的輔兵和民夫而言,更加專業、更有效率,也更具組織!

要做到這般境地,不需要有超出這個時代的先進器械,只需要能組織軍兵民壯做該做的事情,將後者的群體作用發揮到最大,如此就足以在效率上遠邁同時代的任何軍隊。

當一根根粗細、長短,都大致仿佛的圓木出現在軍兵民壯面前時候,同時一根根繩索也被拉到他們眼前的時候,那就是一群豬也知道接下來該怎麽做。

不需要多久,一個個長寬高都在四尺左右的木砦拒馬就宣告完成,如此,營壘最外側的防禦圈便就構成了。再前後用粗壯、短小的木樁系上長繩相連,就又形成一道道絆腳的攔索。

它們的外圍還有軍兵民壯揮舞著鐵鍬和榔頭挖掘出一道道一人深、三尺寬的壕溝。陸謙治下鋼鐵產量遠超宋軍,這些鐵鍁、榔頭質量一流,對於挖掘溝壕自是有幫助。

待到太陽偏西時候,一根根原木已經立了起來,當黃昏來臨時候,柵欄已經成型。依舊是高地兩列四排,內中有土石夯實,上架有木板,甚至還立有一面面木立牌。營地中也可見到塞門刀車。就連營壘外的三條壕溝都完成了七七八八。

只是頭一天,一座嚴整的營壘就已經修成。抵到第二天天亮,那營壘內還多出了八座兩丈多高的箭塔,在地勢最高的一處高坡上,竟還立起一座更高的瞭望塔樓!

如此施工速度只把山上的張瓊看的目瞪口呆。

就一如漢水對岸的襄陽守軍,王世宣看到一夜之間漢水岸畔就起來了一座設置完成的營壘時,眼睛都要掉到地上了。

這建造速度堪稱是奇跡了。

對比行軍打仗時候的營寨,眼前的這處營壘就是一座防禦力翻倍的小城了。

尋常軍寨,外頭的柵欄只是單層,壕溝都能不挖,鹿角木砦也只堆在寨門處,那兒像眼下的,眼看著三道半人高的胸墻都已經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