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何以去栽培摩尼教?

“總算沒費老子一片苦心。”陸謙滿意的扔下內閣匯總來的民情調查。從工商到農業,從內部耗費到外銷,一片紅晃晃的數字,叫他心情大暢。

現在已經進入六月,大軍回返已經滿滿一月,夏稅征收順利,數字叫他看了高興。而據諜報司的稟報,趙宋兀自一門心思的遷都去江陵,京畿路各州縣已然是人心淩亂也。倒是讓諜報司賺了便宜,一幹行動叫是順利。

同樣,江南戰事也再度陷入僵持。摩尼教進援失利,使得太平州戰事淪入西軍掌控,蕪湖、當塗兩座要城相繼陷落,摩尼教多員大將殉死,就是方垕都未能突出重圍。這位方臘的叔父是自焚而死,倒也壯烈。西軍打勝一遭,士飽馬騰,軍心沸騰,便就趁勝殺入江寧府。自是要再接再厲拿下金陵,卻是當頭挨了一棒!

前鋒大挫,先鋒劉光國險些沒於陣中,只因方臘親身率軍而來,現身軍前,叫摩尼教軍士氣陡振。西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何況他們精神很是振奮,卻未必不是外強中幹,人困馬乏。又因為一幹謀劃似已經到了收獲成果的時刻,縱然敢戰好戰,卻未必不心存驕傲。戰前大意了,結果挨了當頭一棒。

宋軍受挫,一時間戰局便就顯得僵持來。

陸謙看了很是歡喜。若是太平州之戰失利後,摩尼教軍就兵敗如山倒,那可不是他所期望的。

宗澤正坐在他對面,房間中放著一座大大的冰山,冷氣四方,叫這盛夏天氣瞬間涼爽。

夏稅結束後,民政上的事宜瞬間輕松。雖說這麥收後搶種大豆,也是一件要事,但終究比不得夏糧和稅收。今年齊魯之地糧食豐產,夏稅繳納糧食欲四百萬石。

這個數字很誇張,實則並不離譜。

陸謙可是十取其一,只論這基本量卻是不比趙宋北地的畝取一鬥要低,甚至還要更高。比之明朝畝取三升五合是高出天際了。但陸謙治下的農民卻無須去面對那名目繁多的加耗。尤其是支移和折變【前文有述】,這已經為百姓謀了大福利。

明永樂年那般少的糧稅還能收繳三千萬石糧米,陸謙十取其一,坐擁山東之地,若是不能收取這般高數額,反倒有鬼了。

只是這些糧食都儲備於各州縣糧庫中,要將其匯聚來,卻是要有些損耗的。

除此外,還有商稅、酒課、鹽課、茶課、契稅、礦稅、關稅等,計錢財三百一十五萬八千七百四十八貫,銀三十六萬九千六百四十三兩,金三千二百五十八兩,綢五千四百三十八匹,絹三萬七千八百六十匹,絲五千三百三十三兩,綿五萬七千九百二十五兩,綾三百七十九匹,羅三百五十五匹。

除此外還有草料、勞役等等。

可以毫不遮掩的說,此番夏稅叫整個陸齊文武,聞之都放下了心。更不要說那捕鯨事宜,一營收入都徑直送入陸謙私庫,那可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正是應了一句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齊魯已經如此,來年,淮南、冀北、河東之地,紛紛納稅教糧,錢糧無缺的陸大王,實無甚致命的短處。他也三省己身,但看了又看,也是沒有的。

歷經了去歲的波折,以及今年上半季的折騰,河北自然元氣大傷。諸多流民要一一歸入原籍,包括新入的涿州、易州兩地,非但沒法收稅,還要先填進去甚多,壓力可非是齊魯一地能相比的;還好明年淮南就也能征收稅糧,屆時錢糧上的壓力亦會再次減小。

宗澤面前擺著幾樣酌酒的小菜,一旁還有一支酒壺,酒盞已盡,尤留著濃郁的酒香。這種燒酒就是如此,酒氣濃郁,非常酒可比。“果然是好酒,不遜於麥造。”

卻是去歲就開始試制的高粱燒酒。高粱是中國之傳統的農作物,但產量始終不高。只是因為耐旱,大多種在貧瘠田地上,比如梁山泊時期,大寨上就種有高粱。

後者產量不高,只勝在附加價值高。齊魯種植的高粱盡皆是甜高粱,此物可作為飼用及糖料作物,高粱杆內含糖量很高,牲畜普遍喜歡采食。還可以做酒,纖維還可以造紙。

早在梁山軍掃蕩齊魯後,宗澤就鼓勵貧瘠之地,和那些水渠也難把水送去的旱田,種植高粱。

並且叫人收取高粱釀酒,誰讓高粱的價格低呢?

中國自唐代開始就有蒸餾酒,但純度達不到太高,正史上到了明代也依然不足,可陸大王畢竟來自後世,蒸餾這東西,還是懂得的。

梁山軍現下的蒸餾酒純度是日漸走高,提取酒精的單位耗費也日漸下降。後者在醫療中的作用無人能說個不字,前者在對遼金貿易中也炙手可熱。

燒酒在北地是又一種十分緊俏的商品。不管是遼國契丹人,還是金國女真人,那些人酒癮上頭來,一壇酒換一匹馬都願意。這也是陸謙等人明知道糧食的重要性,還依舊用糧食釀酒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