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一夢黃粱宋徽宗

洛陽城的爭議終於塵埃落定了。遷都已成定居!以張愨、趙鼎為首的一批強硬派遭到貶罰。

趙佶松了一口氣。

河東已入梁山賊之手,其兵馬跨過黃河,幾日裏就能殺奔洛陽城下,京畿道諸州縣的阻礙作用幾乎虛化。

如此時候遷都江陵,大善!

而張愨、趙鼎等輩,這般時候兀自堅持保衛河洛,實非良臣也,趙佶深怒之。

太子趙桓也很高興,這乃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雖然不見失德,聲技音樂亦一無所好,但本質上的懦弱叫他對遷都只見高興,而無半分的悲嘆失落。

就是剛被封為鄆王的趙佶第三子趙楷,現下也是喜笑顏開。這是趙佶諸子中與他最想象之人,文采風流,為人聰慧,又性極嗜畫,頗多儲積。善畫花鳥,極為精致。深得大藝術家的贊賞。自打趙桓被封做太子之後,這個三弟便給他帶來了極大壓力。

而這可能也是他謹小慎微的懦弱性子的最大由來。

早先倡議遷都,此事很快就贏得了大部分朝臣的贊同。只是耿南仲卻恰從中看到一佳機,如是使人上言,留皇子之一在河洛,以堅北地軍民抗賊之心。此議合情合理。趙佶深以為然。

旋即,三皇子鄆王趙楷便成為了最佳之人選。

何也?其一,此子年歲已長。二皇子早殤,鄆王即是趙佶諸子中第二長者。而太子不能離朝,否則國本動搖,極其不智。

其二,鄆王之封號。鄆王者,文武眾臣皆知道,此乃春秋時諸國之一,漢唐以來屢有封賜。可百姓們不知啊,提及鄆王,他們的第一個反應那會是鄆城,梁山泊邊的鄆城縣。直會以為是趙官家的表決心之兆。

如是,一時間河洛之地,瘋傳遍地,皆詠鄆王要留守西京之言。著實教趙楷嚇了一跳。

萬幸他實得趙佶的疼愛,大藝術家如何忍教愛子留後河洛這等危險之地,轉手便將不受疼愛的第四子肅王趙樞留了來。

趙楷由此解套,轉危為安,心情大為歡暢。

趙佶再召回剛剛被貶的張愨,任為西京副留守,此人為元祐六年之進士,累遷龍圖閣學士、計度都轉運使。並非軍事大才,但於經濟頗是有心的。趙佶以此人掌西京大權,實叫人無奈。

就在這諸事皆有了定論時候,老天忽的下起了雨來。明明是四月末時,天氣已經炎熱來,一場雨卻讓人覺察到了涼意。

雨點打在宮殿頂的琉璃瓦上,撲棱棱的聲音。看樣且不會停下。

“走。去尚善坊。”

趙佶周邊伺候的人聞弦歌而知雅意。尚善坊可不就是李師師的住處麽。自遷都西京以來,皇帝跟那李娘子是越發熱絡了。

尚善坊李宅內,抱著李美人,大藝術家就在一片安心適宜中閉上了眼。局勢的艱難並沒有阻斷他與李師師的美妙姻緣,趙佶反是越陷越深。

因為李師師的無所求,更因為內心裏隱藏的秘密,叫她始終保持著一顆冰冷的心。這種法子骨子裏的‘莫然’,落在大藝術家的眼中,那就是視富貴如閑雲的淡然。比之宮裏的一個個美人,是那般的不同。

後者很美,可誰又敢說皇帝後宮裏沒有絕世美人?

李師師縱然漂亮也不可能真的艷壓三宮六院。然則後宮的美人們面對趙佶的時候,卻都心中藏著一份奉承的。如何能與李師師的無欲無求相比?

趙佶不止一次想把她帶入宮中,封做皇妃。——一個淪落風塵的歌伎,正式接進宮裏冊封為皇妃,這不僅當世聞所未聞,便就是史冊中也絕無僅有。且時間可以證明,他的這一願望是有相當誠意的。但李師師卻毫不猶豫的拒絕。這叫趙佶百思不得其解,卻也越陷越深。

只是他再醒來的時候,就覺得有點奇怪。

很靜。怎麽這麽安靜?雨聲沒有了,一並連侍從和外頭的聲音也沒聽見。

他記得自己剛才睡去的時候,外頭還下著雨,啪啪的雨滴聲入耳,且看勢頭短時裏是不會停的。而這李宅也不是甚豪門大宅,宅前宅後沒這般寂靜。

再一個是,那師師哪裏去了?

剛剛醒來,不大想睜眼,就側身摟身邊的人,卻摟了個空。可嚇了他一跳。

師師莫不是早起身了?這還從未有過。

趙佶睜開眼來,一睜眼,他就呆住了。

這是哪裏?

師師的帳子像來都是清淡色的,玉蘭花上面繡著大朵的玉蘭花,他還誇過這個好看的,可現在入眼的卻是重紫色的宮帳,看不到一絲民間的影子。

紫色,這並不奇怪。紫氣東來麽,皇帝都愛這個顏色。何況人真宗皇帝還拷貝了漢高祖,生生造出了一尊紫衣大神——授他天書的神仙是他先祖趙玄朗。這紫色就深的趙家喜愛。雖然龍袍多是正紅色的,雖然這紫色不是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