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不同的追求

“你的,十兩。”

“你的十兩。”

“你的五兩,你的五兩……”

“治安費一百兩,打架鬥毆十兩……”

鄔梨陰沉著一張臉不說話,他那四個親隨則帶著憤憤不平又無可奈何的模樣,在濟南府的司法官面前選擇低頭。

一百四十貫的罰款,也就是一百四十兩銀子,十四兩金子。

這其中十兩陪給那小屁孩——報童,一賠一千,這是當初陸謙定下的規則。去歲冬末時候都不知道坑了多少人。這也虧得那一巴掌沒有打在小報童的身上,否則鄔梨的親隨裏頭,定會有一個被關進大獄。

倒是兩個巡警的賠償費用,一人只是五貫/五兩,但這已經足夠他們兩個笑嘻嘻的了。還有那個小報童,十兩銀子可是個天文數字,如只是平常效力,都不知曉他在十六歲——童子兵結業前能否攢夠這般多的銀錢。

還有十兩是給濟南府報社的。那社長看著小報童手裏的銀子,只嘆氣鄔梨他們為何不多拿幾分報紙,如此賠償就更多了。氣的鄔梨都要發火了。多拿幾份報紙,那給誰看啊?他們人中除了鄔梨本人誰還認得字?

治安費一百貫,公眾場合打架鬥毆處罰十貫。這才是大頭。而重要的是,這事兒影響之惡劣,能震動整個濟南城。若是按照法律法規,鄔梨這四個隨從,甚至是鄔梨本人都是要蹲大牢的,誰叫鄔梨當初也沒阻攔?

這不是因為他們身份特殊麽。陸謙聽聞此事後特意叫人傳來旨意,赦免了罪責。可是罪是免了,罰款不能免。也就是看在陸謙旨意的份上,不然那治安處罰五百貫都不止。

鄔梨自然覺得顏面掃地。這點錢財不算甚,可這感覺糟糕。他可是田虎派來的使臣,代表的不僅是他鄔國舅,還有整個晉軍。如此是將面子丟光了。

從法院出來,鄔梨徑直返回到了驛館。忒掃興了不是?然後他在驛館裏聽到了一句話。

鄔梨第一反應就是:“蠢貨,莫不是失了心竅,凈做妄想的勾當,也忒可笑。”但他還是喊來仆役,“你家今日的報紙,速拿來於我。”這驛館中自不會少了《新聞報》。

半晌,一份散發著油墨味道的報紙就抵到了鄔梨手中。

這是絕對的高科技。任憑鄔梨想破腦殼,他都想不出梁山軍是怎麽印刷出這般多又清晰的報紙的。且這《新聞報》是日日都有,價格也如此之便宜。

那真是神了。

就算是以價格低廉著稱的閩地書本,也不可能做到這般境地吧?且那閩地刊印的書籍,多以柔者(松軟木質板)為之,著墨深淺不一,取其易成而速售。那質量之劣是天下皆知的。

而眼前報紙字跡清晰,內中雖然多有簡字,但絕對稱得上質量優良,幾可比杭州書局之刻本。

卻不知道陸謙用的是活字印刷術,所用活字以鉛錫為質,整個過程由玉臂匠金大堅和聖手書生蕭讓兩人督辦。這兩人也是從那時候加入了梁山軍。只是一直都不顯山漏水。而油墨這東西卻是陸謙少數能記得的‘發明’之一。

燈黑、胡麻油,人工攪拌即可。

除了胡麻油,他記得還有桐油、豆油、蓖麻油,內中還可以加入蠟,據說能改善油墨的抗水性和印刷性能,甚至還能加入樹脂,比如松香。

如此再配合著排版工,這般刊印《新聞報》的基礎就搞成了。但如此技術在外人看來,卻絕對是不可思議。當然如今叫鄔梨更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陸謙竟真的把鹽價降低到如此!!

半晌,鄔梨才從文字的震驚中回過神來,“這陸謙真要做活菩薩不成?”鹽價十個銅子一斤,鄔梨活了半輩子,對鹽也不陌生,威勝州距解州也不遙遠,卻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價格。就沒見過陸謙這樣的人,這官鹽的價格定得比私鹽都賤。

“官人且莫說。這山東的男女倒是前世修來的好福氣。”鄔梨身邊的親隨都忍不住羨慕。雖然他們剛剛還感覺著憤憤。

可人都是有心的。

看看這兒的百姓,苛捐雜稅少了,勞役少了,齊王還直接免糧,又分授公田,限定私田租稅,便是糧米價格都不得見漲,鹽價更是落到了十個子!雖然這裏頭的規矩也不少,比如這走路走馬都要分左右,拉屎撒尿更不能隨地方便,還有上午那等叫他們出醜的事,但能有一份安穩日子,又有幾個人願意去刀口舔血呢?

用過午飯,鄔梨最終還是走出了驛館,如此五人騎馬走到濟南的南城門,還不等鄔梨上前亮出令牌,就見前方的梁山軍軍官忽然急聲叫,“都散開,散開。”就聽那城門外頭馬蹄聲急,眨眼就見有一隊騎兵撒馬狂奔進城。人人背後插著一面紅色小旗子,叫人一眼就曉得是幹啥的。

這種緊急軍情,那撞死人了可半點賠償都沒。撞不死,還要治你一個阻礙軍情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