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鐵杆是怎麽煉成的

楚州(淮安)即被拿下,高郵也就水到渠成。幾乎是兵不血刃。彼處的州官兒未戰先逃,實乃被楚州林家父子的鮮血給嚇得了。

林攄父子被活捉後,堅決不降,那林攄都舍得叫兒子領頭縋城去燒壕橋,對趙氏的忠誠就可見一番。父子倆倒也沒被楊志斬殺當場。然後就有人偏偏自己找死,那就怨不得人了。

楊志被林通一聲聲罵做“玷汙了祖宗英名的猢猻逆子”,戳到了青面獸的痛處,被楊志當場喝令亂棍打死。林攄被軍士執著眼睜睜看著兒子慘死,自然破口大罵,被余怒未消的楊志下令斬首。

父子倆的慘死傳到高郵,叫那本就膽怯的知州,連夜竄逃了去。但逃了知州,還有推官,依舊聚眾頑抗。只是高郵士氣已喪,實不堪一擊,被梁山軍輕易打破。那推官見勢不妙,投河自盡也。

隨後楊志兵叩揚州城,倒是沒有真的廝殺,只是與陳觀父子建立了直接聯系。彼時趙立已經在鄉,萬沒想到自己還有這般好處,收到武略院發來的文函時,他已經回到了徐州。他們營在歷經了楚州與高郵兩戰後,被調出了戰鬥序列,返回老家徐州了。

取而代之的是徐州守備軍的第二營。這以戰練兵是陸謙對地方守備軍的首個態度。不僅征伐高麗時候要貫徹,眼下的淮南之戰,也要貫徹。

趙立在楚州擒下了林攄父子,在高郵之戰也表現不俗,這廝有著一手好箭法。積功升任徐州守備軍第一營副指揮使。

這到家才沒兩天,誰知道就喜從天降。

武略院啊,誰不知道。那報紙上都不知道宣傳多少回了。與國子監並立,並稱文武棟梁之地。趙立這種尋常農家子弟能被其選中,真的是燒高香了。

便是他娘子臉上都笑的燦爛,這也是分離,而且比之前征伐楚州時候的分離更長。可這分離代表的是她丈夫的大好前途,能是淮南廝殺能比的嗎?

趙家更是如操辦喜事一樣,連擺了三天的大宴。事實上,當年趙立成親時候,陣仗也遠沒有現在來的宏大。

可不僅是趙家財力上的差異,更多是來賓身份地位的不同。

當年的趙家就是一平頭百姓,趙立雖有勇武,卻名不見經傳。如此之人物,天底下多了去了。那趙家自然就是談笑盡白丁,往來無顯貴。

但現在不同了。趙立步入武略院,日後前程可期也。同比國子監監生來,就能知曉趙立的前途如何了。就也無怪乎當地的州縣官員多有來賀喜的了。

便是徐州兵馬使張仲熊都有親自到場。徐州太守人沒來到,卻也叫家人送了一份禮來。

言道趙立為徐州軍中第一入選武略院之人,可謂起了個表率模範之作用。

如此趙家的地位在鄉鄰之中就直線拔高。

月前趙立僅僅是守備軍一尋常都頭。徐州軍四營守備軍,都頭至少二十人,趙立之地位無甚出彩的。可眨眼間,便是兵馬使都是他家的座上客,太守都要使人來賀禮。這變化太快了。

夜色通明,月華滿地,照見屋內的方磚,方方相接,直盡屋墻。

趙立滿臉的酒氣下去了三分,眼睛恢復了幾分清明。明日就要離家前往益都了,今夜裏吃醉了酒,卻也是高興地。

他家本是小戶,雖然有幾畝薄地,可趙立還有一弟,花銷甚大,家中也一直都在租賃村莊大戶的田畝,日子過的艱薄。

趙立本人頗有勇力,尤其精通箭術,可英雄無用武之地。徐州非是西北邊州,可以勇力入軍,拼殺邊庭,混個出人頭地。

徐州乃大宋腹地,這兒的人講究好男不當兵。

如果世道一直這般‘太平’,有著一身不俗本事的趙立也就是老死鄉裏的命。頂多就是第二個陳廣。

然而梁山泊崛起,給他帶來了新生。

徐州與濟州相隔不遠,陸謙的名頭、梁山泊的聲望,聽了就叫趙立心曠神怡。是以,當梁山軍席卷徐州的時候,當地官府也有招募民勇,士紳也有組建團練者,趙立都是冷眼旁觀。而當梁山軍在徐州正式設立官府,開始招募丁勇組建守備軍時,趙立卻欣喜參加。

那鄉鄰周遭還多有人相勸,可趙立卻心意更堅定。因為,彼時梁山軍在徐州境內洗蕩土豪劣紳,免征秋糧、廢諸多苛捐雜稅,那對百姓的好處是大大的。

趙立家本甚就是這些政策的受益者。

而至於說這些政策為什麽百姓們都能知道,那就必須說明一下鄉官制度。初來乍到的他們要想掌控整個鄉裏的脈絡,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可是他們要想叫自己的聲音傳進每個人的耳朵中,這卻是很容易。

尤其是冬季這個農閑季節,一天一個村坊,半個月不到,就能走遍整個鄉裏,就能把自己的聲音傳進每個人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