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天潮上國夢

高麗素有小中華之稱。據傳,早前高麗朝臣金覲出使大宋,與同行的樸寅亮的詩文一起被刊行為《小華集》而在宋朝流傳,以至使高麗得到了“小中華”的美稱。

可是它再是小中華,高麗亦是異族也。

齊魯之現況,宗澤心知肚明。齊王為了招攬人心,收攬民意,去歲就免了秋糧,今年更會夏秋皆免,還打算廢除人頭稅。

那前者不提,一年的田稅梁山軍還擔負的起,可人頭稅這般直截了當的廢棄就有點小荒唐了。

倒不是說現下的梁山軍,打轄地征收人丁稅就能年得幾十萬貫、幾百萬貫的小錢錢了。我大宋的人丁稅是很重,但卻也不至於此。

人丁稅最重的東南,一些地方的丁稅也“只是”收一丁五六百錢,不然南方諸地怎的就有“生子不舉”之說?

山東不比東南富裕,人丁稅自也減少,每丁也就百錢左右。放在趙宋賦稅制度下,這對百姓來說便是一沉重負擔。可如此標準放到整個“齊國”,年人丁稅也就是十萬貫上下。

丁稅丁稅,指的是成年男丁,20歲到60歲之間。

陸謙不在乎這點小錢,可聞煥章以為,與其全免人丁錢,不若只勉兵戶之人丁稅。

陸謙想了想,當口應允。

宗澤也無反對。齊魯百姓得一年有余之修養,當民力復壯。這人丁稅就也不是多大的負擔了。

“割異族血肉,補我華夏之需。此乃內聖而外王也。”

陸謙手一揮,不知廉恥的道。

梁山軍招兵買馬之余,修繕陸路河道,設立百官佐吏,還有一些必要之官署校堂,開銷大了去了。縱然他現有的錢糧積蓄尚能支撐,可終有枯竭之日。到底還是要取之於民。

宗澤為陸謙治下文官之首臣,陸謙的一些打算通盤於他解說過。按陸謙之心意,百姓賦稅將會大為消減,比起宋朝定大有不如,如此國庫財政歲入也將大作減少。今後又多是用兵之時,錢糧必不可少也。如此是苛求治下百姓,還是舉刀去割外族血肉……宗澤毫無置疑的選擇了後者。

雖然“名不正則言不順”的觀念深深地影響著他,但宗澤在‘黎民百姓受苦’這一極其現實的問題面前,打破了自己過往的堅持。

可今日他還是被陸謙說起高麗的時候,那種視之為砧板魚肉,爾予爾奪的態度給震驚了。更第一次知道“內聖而外王”還能如此解釋。繼而心中就升起了一股對自己的鄙視。

他宗澤不是早就有了決定了,既然如此還對高麗的遭遇表示遺憾作甚?這是貓哭耗子假慈悲,這也是一種放不下身段的虛偽。

作為一名政治人物,作為齊魯之地的最高文臣,表面上該有的虛套是必不可少的,但宗澤更要認清楚自己的內心。是以為面厚而心黑。

事畢。武將們紛紛退下,幾個文臣也都退下,只有宗澤被陸謙留了下來。

一番訴說,宗澤道:“大王考量的極是。如此有禮有節,可不嘲於天下人之口。”

陸謙很為宗澤認可的態度趕到驚訝,但聽到他最後一句話時,嗤笑道:“想要雞蛋裏挑骨頭,豈是難事?我興兵萬眾只為幾賤商滑民,於那些士大夫口中,怎就不是一現成的借口?”

“此番是你知我知就是。外人口舌不須在意。你且去……”陸謙吩咐宗澤,且把那商船商戶水手的首尾擺置妥當,宗澤領命而去。

現如今這沿岸的冰面還沒有化解,梁山軍要真正的進兵高麗,為時尚早。一切都來的及布置,一切都來得及調配。

陸謙在連軸轉的與文武朝臣開了多日的集會後,工作量再次呈斷崖式暴跌。

宗澤是一個好丞相,林沖他們招募作訓大軍,也自始至終都在陸謙的眼皮底下。在這年的二月上半個月,陸謙竟然難得的享受了一段宅男的舒坦日子。

但到了二月的下半個月,隨著各州府抽調的地方守備軍匯聚在青州,陸謙就再度忙了來。一次次出沒於軍旅之中,但他忙的高興,忙的開心。

身處在萬軍之中,他親眼目睹了自身力量的增長,還有什麽比這個更叫他高興地?

人類是一種很復雜的動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三觀。後世央媽就曾經玩火了一句話:你幸福嗎?

可對人而言什麽是幸福?

陸謙就覺得,所謂的幸福,歸根結蒂,就是看一個人的私欲是否得到滿足。而絕大多數的人用以衡量幸福——欲望滿足的程度,都有兩種不同的尺度的。

就比如他自己。

在他的眼中,有一種幸福就是別人的幸福。根據別人已被滿足了的欲望,那是一望可知。

比如:這家夥特有錢,收入特好,豪車豪房,漂亮女票……趁的自己就是個low逼屌絲,超級慘淡人生。

人看自己的幸福,其最大的根據就是自己曾經設想過、希望過、作過努力或尚未努力過而還沒有得到滿足的潛在的欲望,那只有他本人知道得最清楚,別人未必能夠完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