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天下爭龍

時間過得很快。政和七年眨眼就到了歲末。

益都城中鑼鼓歡天,鞭炮齊鳴,因為兩個月前就自立為齊王的陸謙,正在迎親。縱然那扈家女只是一個側妃,縱然整個六禮走下,只用了短短兩個月,說出去都是個笑話。但飛天虎扈成還是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線。

大王可還沒有正妻,自家小妹嫁過去,只要能短期內得男,日後一樣機會大大的。人扈成聰明著呢。

這等事本來會成為陸謙的一個小黑點,消息傳到東京城了,朝廷略加引導,就能引得無數士大夫眾口同詞的鄙夷陸王爺粗鄙無理,真粗漢丘八也。

但是,東京城內正在發生的一場大事,徹底掩蓋住了齊魯的動靜。

宋室遷都了,遷往了西京河南府。

兩邊到底是沒有談成,不管是明面還是暗地裏。如此,不趁著天寒地凍,梁山賊軍行動不便之時,早早的遠離東京城這一所處,等到來年梁山泊大軍殺到城下時候,豈不是又要擔驚受怕?

可想而知此刻東京城內的百萬居民又多麽痛恨陸謙了。

皇帝一搬家,他們可就慘了。東京城的房價、地價都在攔腰砍,如此都還賣不出去。可東京的糧價物價卻沒有半絲兒降落。因為誰都知道,這東京城日後就要戰火不休了,如此糧價怎麽會將?百萬軍民的當世第一大城,一年之後還不知道能剩下多少人呢。

趙佶以劉韐為東京留守,可後者雖在一幹朝臣中素有知兵之能,可手中的兵馬卻寥寥無幾。

於此般中,某王姓官宦之家忽然死個了女兒,而後其一遠房又在近期嫁女,這便是毫無影響力的小事情了。

只是王仲山自以為自己做的隱秘,卻不知道,他這一家子早就在有心人的密切監視下了。

陳正匯拿到了自己想要的證據,雖然不是很直接的佐證,可已經足矣證明一些事。世上有一些事情在某些特殊環境下是不需要真憑實據的。

他快步趕來太學外一處民宅外,叫道:“子正兄,子正兄可在?”他是來尋常同的。

後者乃常安民之子。常安民則是當年天下頗為聞名的政論家。年十四入太學,熙寧年間進士。知長洲縣,有政聲。元祐初,擢大理、鴻臚丞,歷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等官。紹聖初,拜監察禦史。以論熙豐或元祐為非者都有片面之外,應當實事求是,力求公正。又論章惇、蔡京朋黨之奸,以為“今日之患,莫大於士不知恥”。紹聖二年,貶監滁州灑稅,歷溫州通判、提點永興軍刑獄。蔡京用事,入元祐黨籍,流落至今。

常同是其長子,現年二十七歲,來京是要備戰政和八年之科舉,卻不料碰到如此情況。

大宋竟然被梁山賊寇逼的被迫遷都,東京城內的一幕幕,那真的是叫人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陳正匯乃無意中知曉其來歷,那瞬間就上了心。

他兩個多月前,擔著生死幹系才奔逃到齊魯,投效當時的淄青大都督府。把自家的來歷身份一報,當即就被宗澤引薦給了陸謙,後者也毫不客氣的給他一危險任務,潛入東京,配合張三,招攬人才。政和八年科舉在即,東京城內依舊匯聚了各地來的舉子。

陳正匯的老子是陳馞,乃是首個彈劾蔡京之人。元符二年(1100年),宋哲宗駕崩,端王趙佶登基,蔡京被罷官為端明、龍圖兩學士,知太原,皇太後命徽宗留蔡京完成修史工作。然不久時,諫官陳馞彈劾蔡京與內侍交結,陳馞獲罪被斥退,蔡京也被貶,出知江寧。

待到蔡京再次復起,那一幹政令堪稱‘震古爍今’。

——廢元祐皇後,罷去科舉法,令州縣都仿照太學三舍法考試選官,在汴京城南建辟雍,為太學的外學,用以安置各地學者。在天下重推方田法【王安石舊政】。對江、淮等七路茶實行專賣。改鹽鈔法,凡是舊鹽鈔都不使用,坑了不少人;鑄當十大錢,陷害章縡【政敵】所有的兄弟。禦史沈畸等因辦案不合蔡京意,有六人被捕或削官。陳正匯也因上書觸犯蔡京被處黥刑並流放到海島。

所謂的黥刑就是刺字。所以,陳正匯從瓊州島跑來齊魯,一路遮遮掩掩的,真的是很不容易。但是,如今他在東京城內就不需要遮遮掩掩了,因為安道全握著一秘法,先以配妥的藥水點去了,後用好藥調治,起了紅疤,再將金玉細末,塗搽調治,那疤痕自然消磨了。梁山泊一幹頭領但凡臉上有金字的,皆用此法調理了。

陳正匯十余年不復中原,相貌早無人記得。此番又褪去了金字,大搖大擺的走進了東京城。

這常同便是他的第一批攻略目標中希望較大的一個。

然二人的屁股到底不一樣。陳正匯是死心塌地的要翻覆宋室,不然他不會假死脫身,丟下妻兒在瓊州島,自己冒險投奔齊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