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朝廷有難我歡喜

從西向東,打濟州,或者說打山東,陸路就兩條路。

一順著濟水東向。如陸謙奪山東之地一般,先濟州再東平,而後是淄州、青州、濰州、登萊。有著濟水做便,走這條路絕對是大軍廝殺的萬佳之選。

其二就是從魯南著手,取沂州,過密州,去登萊,反過來包抄魯西北。誰讓齊魯大地中央有著一條綿延橫貫整個魯中南的沂蒙山脈呢?

雖然這沂蒙山區是一個山地、丘陵、平原各占其一的地域,並不能說是純粹的山區,這卻不意味著橫穿沂蒙山區是一個好的選擇。

陸謙現下就是放開了齊魯西南,不管是徐州、兗州,大軍都無進駐。童貫若派出一支兵馬殺過去,定能在極短的時間裏橫掃兩州府十余縣。但這有個卵用?打進了兗州不等於殺進了魯東,那橫貫在面前的沂蒙山,根本就是無解的難題。那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兗北,經過泰安到萊蕪,而後可以進入淄州南境,這實質上也是走濟水路線。

童貫帶領著十幾萬人馬,那南路是萬萬不會走的。沒有水運便利,只是大軍的糧草轉運就能叫執掌國事的蔡京、梁師成等叫苦不失。而他走北路,梁山泊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檻兒。

童貫很頭疼這個問題,雖然他得趙良嗣書信,已經叫人去汴河沿線走掉船舶。作為東京城漕運四渠中最最重要的汴河,一年擔負著六百萬漕糧運輸的汴河,那自然是會有足夠多的船只的。但那些都是民船啊。

民船與戰船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甚至為了保險起見,他也會征調一波關於水戰的人物,前來指揮廝殺。

登州水師已經完蛋,剩的就只有金陵水師可用。劉夢龍上一遭敗得很慘,金陵水師實力至今未有恢復,但敗得再慘的劉夢龍也不失為一名水上好手。他童貫手下的楊家兄弟也好、折可求也好,劉仲武包裹在內,卻一個個都是再標準不過的‘旱鴨子’。

如是,童貫便生出了一個盤算,先用一支先鋒牽制住梁山大寨的賊軍,然後分兵一支偏師去打破濟州城,切斷運河,再舉兵南下徐州,與楊志軍對峙,繼而護著劉夢龍軍打金陵北上。

事情要做兩手準備。混在皇宮,從最底層的小太監做起的童貫,做事兒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筐內,這已經是他幾十年風雲變幻中養成的習性,且習慣成自然。現在他一樣是兩手準備。

……

濟州城裏,晁蓋沒有後撤。

非但晁蓋沒撤,徐寧還派來了劉唐,其部兩千余人入城支援。甚至張順也分領一部水師,徘徊在濟州城外的水域中。

……

戰鼓轟轟的敲響。殺聲,呐喊聲,人喊馬嘶,直沖天空,卻只是一場短暫的交鋒。

劉唐領兩千精兵與來犯的官軍前鋒大戰了一場。官軍也只有兩千人,為首軍將打著一“折”字將旗。顯然這是一支由府州軍組成的先鋒隊伍。

一仗激戰沒有確切的分出勝負來,因為唐州兵馬都監韓天麟引兵趕到,晁蓋急命人鳴金收兵。

此時,濟州西城墻上,披掛甲衣的梁山軍依序排列,整齊待命,寂然無聲。

城頭,晁蓋居中而立,周圍的軍將都站在他的左右,聚精會神的遙看著逐漸顯露在他們眼前的官軍戰陣。

晁蓋關於戰爭廝殺的經驗也是淺薄的很,但他生來就心大。縱然城外官軍的陣仗驚人,晁蓋也是一副沉著的表情,唯一的變化就是眸子裏的精光在時不時的閃過。

劉唐已經引著軍兵退回城中了,官軍也沒有追擊。

遠處,戰鼓轟鳴。地平線上,一支支軍隊仿佛是一條條黑線,從遠到近,不斷擴大,已經進入到晁蓋的眼簾。

人馬真的很多。旌旗似海,戰袍如雲,火雲。到底是兩萬多大軍,簡直是人山人海。

而等到他們再近一些,那些被隱藏在陣列當中的雲梯、攻城塔、轀轒車、壕橋,以及各類石砲便都紛紛顯形。

雖然在千裏鏡下,它們早就被晁蓋盡收眼底。但是當這上百輛大型器械擺在眾人眼前的時候,城頭之上還是一片的吸氣之聲。

“晁頭領且看,那是壕橋,長短以壕寬為準。下施兩巨輪,首貫兩小輪。推進入壕,輪陷則橋平。即便是城池亦可渡之。若壕池寬闊,便用折疊橋,就是兩個壕橋疊在一塊,中施轉軸,如同合頁。到了用時,以繩索拉拽為法。”

“那是轀轒車,下虛上蓋,如斧刃。以生牛皮革蒙板,中可容人著地推車,直抵城下攻厥。”

……

晁蓋身邊自然有懂行的人物,來為他解說。這般多的器械,再配以石砲床弩,官軍的準備不可謂不周全。但是,準備的再周全,拿不下城池來,照樣白搭。

身後這時傳來了兵甲震動的聲音,赤發鬼劉唐披掛著帶血的甲衣,大步走上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