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效犬馬之勞,生死無悔

青州破了,杜充死了。整個京東東路都可以說是一盤散沙了。誰讓馬政只是個防禦使呢,縱然登萊兩地官府都賣他顏面,但終究沒有杜充來的名正言順。

於是濰州亦不攻自破,梁山泊的大軍還未殺到,當地官員便盡數東逃。

只是短短數日的光景,先前還兵鋒停留在淄州境內的梁山,現在前鋒已經直搗掖縣。此乃萊州府治之地。

這東路軍勢如破竹,南路軍也取得了不俗進展。楊志遣派索超襲破了海州城。這海州便是後世的連雲港市,隸屬於淮南東路。楊志由淮陽軍轉入沂州後,本身是沿著沂水北上,卻不料背後殺出了一支海州兵馬。那領兵的正是不戰而讓出徐州的楊溫與項元鎮,於是雙方便對峙於郯城鄉。

這郯城在前朝曾經是一縣治,建置還當始於兩千多年的郯國。兩漢時期,郯城更一度是為縣、郡和徐州刺史部治所。貞觀元年,省入下邳,稱郯城鄉。“郯城”作為政區名,始見於此。元和間(806-820年)復置縣時,遂以鄉名為縣名,稱郯城縣。而後又省入沂州至今。

雖然作為一個行政單位是沒有了,可是自古遺留下的城池還在。乃是沂州府兵馬阻擋梁山軍的第一道防線。同時兗州的官軍民勇也開始進入徐州,意圖切斷楊志軍的運輸線。他們不敢殺進濟州府,自敢來徐州找一找存在感。密州的援軍也匯集於沂州,亦在郯城駐紮,再加上海州來的這支淮南援軍,可以說楊志面臨的乃是淮南至齊魯南部區域裏,老趙家僅剩的一支兵馬了。

那楊溫、項元鎮知曉自己兵馬士氣不高,而梁山泊猛將頗多,也不敢叫陣鬥將怕折損了自己的銳氣,只是興兵來戰。然而淮南的官兵著實不堪戰,便是楊項二人的殘部也多有被嚇破膽的。頭次大戰,三聲號炮,梁山軍中路直壓過來,左右兩翼齊飛。很是簡單的戰術,可是梁山兵堅,士氣旺盛,鬥志昂揚。聽聞號令響起,便黑壓壓的直撲過來。官軍雖無陣腳之亂,卻先輸三分銳氣。等著梁山軍左右翼接殺上了,後面金鼓大震。鄧飛引著一路騎兵兜襲淮南官軍的背後,淮南軍前後左右四面受敵,分作東西兩面交戰,兵心大亂。

所幸沂州府與密州府的兵馬殺到,叫楊志只得調回些兵馬,那鄧飛引領的鐵騎亦是只沖殺了一陣,便退在一帶高地上,警惕北方的官軍。

於是這裏三面被迫的淮南官兵,就像決了口子的流水,一齊向南面潰決了去。

梁山人馬只稍微追殺了一陣,就鳴金收軍。

楊項帶領的淮南人馬,陸續退入寨壘,一點數目,折損了五分之一。心裏頭十分懊喪。二將商量了一番,便引兵沿著沐水向北挪動了十裏地,將營壘紮駐在郯城的東南角,遙為犄角之勢。

淮南軍吃了一場敗仗,士氣更加低落,也是接下幾日都在廝守營寨,楊溫與項元鎮督率兵士終日挖壕築壘。如此一連五七日,梁山兵營裏一點動靜也無。

楊溫派人去打探,回報楊志那裏已經築好了三座大營,終日緊閉了營門,只管不停的吞吃那後方來搬運糧秣的車馬。這不得不叫楊溫想到了兗州軍的行動是否有了成效。再去派人打聽押運糧秣的,都是些老弱士兵。爾輩還在向後轉運俘虜。

不久項元鎮到大帳裏來議事,因道:“你那遠房兄弟閉營不出,好不焦躁人!他後路終日的運著糧秣,莫非賺我們?”楊溫笑道:“你這老倌既理會得,睬他怎地?他既是要賺我們出戰,想必是不耐煩了,我等益發再堅守幾天卻看他怎地?我猜不出三日,那楊志必引賊兵前來挑戰,只是萬事休睬他。”項元鎮道:“他若用小部分隊伍來挑戰,怕有詭計。若是傾巢來犯時,卻不可放過了機會。”楊溫大笑。

也是叫他們猜個正著,次日楊志營裏,秦明、欒廷玉帶了約五百人馬,來到營寨外挑戰。楊溫與項元鎮只是不應。若是近了,只把飛石、亂箭射著。那梁山兵馬未曾出力,呐喊一陣自去。楊溫看到,益發覺得梁山兵現下是不耐久守了,只派兵來引出戰,怎地肯輕易出來。還特意使人報紙郯城中的友軍。後者也深以為然。

這般又相持到三日,卻有一騎飛馬探報,前來送信。道是有三四千人馬,打著梁山泊急先鋒索超的旗號,已渡過沐水正向東南進發,現今已到曲陽鎮境界,離海州也只剩了五十裏路。

楊溫聽說,大吃一驚,立刻召集項元鎮到帳中會議。項元鎮聽說梁山忽的有一支人馬向東行,分明是去襲取海州時,望了楊溫,作聲不得。這楊志好厲害的手段,他們日夜盯著梁山軍,半個都不敢放松,愣是不知道他們何時何地分出一支兵馬去了。

楊溫將手拍了桌案道:“好歹毒的計策。向來梁山賊人行軍,愛冒充官兵旗號免除沿途麻煩,這番他卻明明白白打了梁山旗號,必是料定海州一帶空虛,卻故意使我等知道。我們若不回救時,糧草斷絕且不說,不少將士的家眷亦在海州,必無心作戰。而我們若回救時,楊志卻好趁機攻奪沂州府。”說著,倒背了兩手在身後,卻在帳前踱來踱去,有時卻昂起頭來,望了天色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