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對嶽三連擊

五月裏,天故然晴明得好,可是酷熱難行。那空中沒有一絲雲,頭頂上一輪烈日,仿佛是一張火傘,將天照的亮得耀眼,四面八方感不到丁點風,大地像蒸籠一樣,熱得使人喘不過氣來。

尤其是東京城裏的官員,更感覺心口沉悶的透不過起來。這炎熱的天氣本就叫他們肝火大燥,連串的不好消息更是若一張無形的大手攥緊他們的脖頸。

先是那河東威勝州出了個田虎,殺官造反,更奪取了威勝州城。縱然那威勝州本處萬山環列,並非甚富饒之地,可到底是大宋朝的軍州,這般被一草寇多占,真氣煞人也。

再有就是淮西的王慶,竟然兵發襄陽城下,那是不是還想打破江陵城啊?簡直是狗膽包天了。

可是富有天下擁兵百萬的煌煌大宋。一時間竟然無法抽調出足夠的軍力,來蕩平這兩窩賊寇。真是奇恥大辱。也就是那無為軍有報,捉得了潯陽江上的慣匪船火兒張橫,那賊廝經不住官府的威嚇,已經死在獄中,而經查此賊卻是梁山泊賊寇浪裏白條張順的兄長。可事實上張橫卻已經死在獄中多時了。那消息早就被報上梁山,惹得張順一場痛哭。

此卻是蓋因為那從河北剛退出不久的梁山賊軍,返回到梁山泊後並沒有像往常那般窩在梁山大寨裏不再動彈,而是迅速兵發兩路,半月中便接連攻奪了濟州府、東平府、東昌府。

以梁山泊為中心,向東向南伸出了兩支長長的胳膊,搞得東京城內的相公老爺們焦頭爛額。

其南路軍以楊志為首,領兵兩萬余人,下濟州、破東昌,仿佛是風卷殘雲。東路軍卻是賊首陸謙為主,兵力更甚,水陸步騎兼備,長驅直入,數日內奪取東平府。叫那東平知府抱頭鼠竄,京東東路防禦使馬政落荒而逃,還丟了淩州團練使魏定國。這神火將軍在好基友聖水將軍單廷珪枯坐梁山泊等待數十日後,終於也來陪伴他了。

這番攻城掠地,明顯不同於梁山以往的策略,叫東京城內一幹掌權執政者都震驚之余,無不大感頭痛。他們最怕的就是這個啊。

而此時的梁山泊大寨內,年紀不大的嶽飛望著頭頂漆黑夜空,也是滿臉的愁思。

他自從經歷了人生第一大變革後,整個人的性格就變得更加老成了。畢竟在他過去的歲月裏,他接受的教育都是報效朝廷,日後在邊庭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與祖宗爭口氣,好光照門楣。可眼睛一眨,他自己竟然變成了賊寇了。

嶽飛能怎麽辦?他也很絕望不是?

縱然他對陸謙的感官很不錯,對於梁山泊的仁義也不得不豎起一根大拇指。尤其是去歲冬季裏的那場“官不救民賊來救”的天下怪事,叫嶽飛也明確無比的將梁山泊與往日裏他印象裏的山賊土匪區分開老。

自幼生長在一個聖母牌老爹的教導下,嶽和對嶽飛的影響很大。正史上的嶽飛練就一支鐵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搶掠”,那不是沒有原因的。

所以,對於梁山泊救助十余萬難民的仁義,他絕對是佩服。雖然對梁山泊為了救人而打破大名府的舉動不敢苟同。

畢竟是在彰德府這個‘吏治清明’所在生長了十余年的人,從小就聽著韓琦故事長大,耳濡目染,豈能沒受半點影響?要說嶽飛的文才那也是不俗的,不可能沒有成長環境的影響。

就像是後世登封少林寺邊上盡是學武的,環境對人的三觀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嶽飛是懷著一股十分矛盾的心情離開家園的。只是年紀還小的他,在這種大事上是沒有發言權的,被他老爹,被他姥爺給直接忽略了。

周侗、陳廣上了梁山泊,那必須是學堂裏的教師,安道全更是第一時間便親自接手周侗的身體調理大計。姚政被陸謙收為親衛,嶽飛與王貴、徐慶二人便如楊林預計樣兒上了梁山學堂。

那王貴、徐慶的家人並沒有跟著來到梁山泊,可王老爹與徐老爹都非憨兒,如何不知道自家孩子往日裏能跟著嶽飛習武,完全是人看在嶽飛的面子上,有意照顧。而此番若一分離,自己孩子只能被打回原形。他們的架勢根本就不足以讓他們接受上好的教導。那最終的結果就是叫二人跟著嶽飛前往梁山泊。

初來駕到的三小與學堂裏的‘原住民’們自然有著隔閡,尤其較量武藝時候,嶽飛獨占鰲頭,不管是原本數一數二的欒君實,還是秦明的兒子秦磊,那都不是對手。更休說朱貴的兒子朱大祿,裴宣的兒子裴雲了。

梁山泊對嶽飛是大大的勝了一遭,可是山寨學堂這般多小兒卻大敗了一遭,那通通的不是嶽飛的對手。

欒君實與秦磊還能與嶽飛交手個十幾合,實力不弱於王貴與徐慶,余下之輩就無一個能走出三回合的了。便是王貴、徐慶也表現不同凡響。這下子就叫‘原住民’們生出了同仇敵愾之心。更休說嶽飛得了陸謙饋贈的一匹好馬,那消息早就傳遍了學堂,都不知道惹得多少人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