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破釜沉舟死得快

再說這泰安城中。接連打退城外梁山軍的兩次攻城,卻還叫城中的孫立、知州等人半分的安心也沒。當天夜晚,孫立就引兵駐守東城門,半夜中被親隨喚醒,言道城外有動靜。

孫立看不出好歹,亦不敢派兵出城,只待到天亮再看。而來日天亮,那泰安城外梁山軍營上掛起的旗號,已經是個鬥大的‘陸’字。

非但如此,城外敵軍的數量亦從兩三千人,變作了過萬兵馬。

那泰安知州見了,登時汗如漿出。就是孫立孫新兄弟額頭上也滲出一層明汗。

史文恭卻更是懊惱,錯非自己一時大意,著了那楊志的道兒,以致於滿身武藝不得伸展。如今可不正是自己揚名立萬之時麽?

陸謙望著泰安城卻不著急,他真不急,只要楊志領兵掃了萊蕪,泰安這兒他一點不急。倒是還期望著馬政能從東平府中動彈一二,看在孫立‘陷入絕境’的份上。

而那泰安城內的軍民,看到過萬的梁山軍在有條不紊的紮造大營,趕制各類的攻城器械,自己的魂兒卻先就飛了。

孫立叫貫行山路的解珍解寶兄弟,於夜間攜他親筆書信偷偷縋城而出,翻越重重山嶺,趕到東平府去向馬政求援。而自己就盡起泰安城內丁壯,緊守四面城墻。

如此自然不曉得楊志部沖入萊蕪後,那似餓虎撲羊群,叫整個萊蕪銅鐵盡數告廢。

休管那銅礦鐵礦煤礦的場主有著幾多的打手,在梁山軍馬面前,只若是初生羔羊,如何可抵擋的下猛虎撕咬。彼輩礦場主人也盡知曉自己之罪於梁山泊來無可恕,故而不待梁山軍士殺來便紛紛閃避。

三千梁山軍並沒將整個萊蕪銅鐵業徹底摧毀,楊志毀掉的只是一個秩序。點起的只是一火苗,而後整個萊蕪大亂。

那般多的礦工、契約工,甚至是奴工,豈能沒幾個膽大之輩?英雄造時勢,時勢亦造英雄啊。

那青面獸於萊蕪並無招攬人手,他的注意力更多在於當地的鐵匠、銅匠身上,可待到楊志部退出萊蕪地界時候,三千人的隊伍依舊擴張為五六千。

“城上軍民都聽著,十日期限將至,明日午時再不開城投降,人兵到處,玉石俱焚。”

“孝子順孫,好義良民,清慎官吏,皆切勿驚惶。我梁山泊只殺貪官汙吏,一應良善,從不攪擾。爾等各安職業,諭眾知悉……”

泰安城下,就看一輛輛高大盾車之後,手持銅皮喊話筒的梁山軍士卒,不時的探出腦袋,對著城頭叫喊。楊志就還看到,城門外百步距離處還立著一塊大大的木牌,上面寫著一個一張方圓的“玖”字。

“大頭領這是要誅心啊……”青面獸心裏付道。

這麽些時日過去,泰安城不見一兵一卒來援,楊志臉上帶著笑,他似都聽到了城內無數軍民的心碎聲。

是否傷心欲絕乎?恨不恨那馬政和兗南?

“哈哈哈……”他是放聲大笑。

正所謂冤家路窄,史文恭此刻便就在泰安城的西城門,正看到歸來的楊志軍。想到至今未見傷愈的手腕,就只恨的咬牙切齒。

孫立在城頭看著楊志軍匯入陸謙大營,亦恨得深惡痛絕。梁山賊寇自陷絕地,但凡馬政膽壯,能引兵南下,打東平府殺入界首鎮【不是皖省的界首市,是濟州、兗州、東平的三地交界之處】。堅持數日,待到徐州的三萬水陸精銳殺入梁山泊,那便可以把賊軍一截兩段。無了陸賊坐鎮的水泊梁山,那可就不是連敗官軍,殺得京東河北各地威風喪膽的梁山泊了。

病尉遲都恨不得現下自己是那馬政,如此大好機會,如此大好機會啊。

正所謂當事者迷。孫立便是如此。他很清楚,泰山山脈山嶺重重,大軍根本無能通行。如此,他得救的唯一時機,便就如他所想的這般。但現下是北宋,不是20世紀,大軍配合焉能如此默契?休說是間隔數百裏的兩支軍隊了,便就是同城守軍,也難做到天衣無縫。

且馬政大軍從東平府南下界首鎮,又如何能瞞得過梁山泊的眼下?甚至是,他們歷經重重困難奔到界首鎮了,都難以短期裏拿下它,陸謙豈能不再那般重要之地放下軍隊駐守?

這泰安城中,孫立的心都慌亂了,便可知道這守軍的防禦是何成色了。

錯不是梁山軍這些日子裏都是只喊不攻,怕是這座城池早就被梁山軍給拿下了。

史文恭回見到孫立便道:“提轄,賊軍又添了幾千人,士氣更盛。而我城中軍民卻每況愈下。如果真等到明日午時,只怕梁山賊一通戰鼓便能把這滿城丁壯給敲散。屆時只剩下我等兵丁守城,那是螳臂擋車,蚍蜉撼樹。”

孫立喜道:“你之所言,正合某意!”卻是他亦準備在今夜裏出兵偷襲,只需得手,便可振奮軍民士氣,待到明日午後亦教闔城百姓有那禦賊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