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數河北風流人物

翌日,景陽鐘響。垂拱殿上百官雲集,文武齊聚。

蔡太師為首,直臨玉階,面奏趙官家。趙佶覽奏大驚,與眾臣曰:“梁山賊寇累造大惡,前遭方與淮西匪寇壞了何灌性命,不想現今竟又攻陷了大名府,眾卿有何議?”

鄭居中出班奏道:“啟奏陛下,梁山泊崛興不滿兩年,屢屢用兵大勝官軍,此乃臣等的不是。前遭已經下太尉匯集大軍征討之策,卻不想彼處賊軍這般的狡詐,竟趁此空隙,興兵動師,打的官軍猝不及防。臣且以為,當打東路校點起一支兵馬,逼近水泊去;如劉珍督軍於濮州,亦當有一支兵馬於梁山泊東面堵住賊寇進出的路徑,叫那梁山賊寇無有再四面出擊,輾轉騰挪之空暇。”

這次梁山軍‘舍近求遠’的去打大名府,而不是應天府,這似乎便是個劉珍部有用的明證。

道君皇帝乍然一聽,頗以為然。諭眾臣道:“武將禦賊,本不為十分奇異。朕特念方當大行兵剿賊之際,劉珍督兵濮州,叫梁山賊寇無得向西邁進一步,攪擾京畿,深慰朕意,不能不鼓勵之,非朕濫恩也。”當即賞賜劉珍紋銀千兩,玉帶各一圍。授其為京東西路防禦使,部下將弁,照例升賞;官兵有功者擢升,死傷者軫恤,其余都賞錢糧三個月。那濮州知府、通判、推官、知縣等也各有恩賞。

趙佶又問蔡京曰:“似此賊人猖獗,可遣誰人督掌京東東路武事?”蔡太師奏曰:“臣以為登州兵馬鈐轄馬政素有威略,身更百戰,義勇橫秋,可托大任。”

“馬政?”趙佶做回憶狀,卻似乎頗有記憶。“太師之言甚是。”

“臣再舉二人。彼淩州處有二將:一人姓單名廷圭,一人姓魏名定國,見任本州團練使。單廷圭善能用水浸兵之法,人皆稱為聖水將軍。魏定國熟精火攻兵法,上陣專能用火器取人,因此呼為神火將軍。伏乞陛下聖旨,星夜差此二人襄助馬政。馬政若能倚此二大將,譬如兩虎也,當可緊守藩籬,使寇不敢近。”趙佶大喜,隨即降寫敕符,著樞密院調遣。稍後天子駕起,百官退朝。眾官心中不無暗笑,蔡京把那三人誇獎的也太過了也。

而此時的陸謙,卻是做那甩手掌櫃。滿大名府的錢糧收割只要一幹頭領去做,有蔣敬、扈成在此處,那必然是少不得半粒糧食的。湯隆則去招攬大名府各作坊匠人。眾多頭領則拿著李四交遞的名單,按圖索驥。保管那出了名的奸商劣紳,一個也無逃脫。

就是那淩振,都去當日的茶樓,追尋那見識高超之人的蹤跡。獨他這一大頭領,閑著無事做,引著一波好漢在留守府中,靜候著河北槍棒第一的玉麒麟盧俊義的到來。

後者是水滸原著上,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中武藝第一的人物。在《說嶽全傳》裏,盧俊義是周侗老爺子的徒弟,與林沖、嶽飛是師兄弟,這種說法還流傳極廣。而後世的大量評書等衍生文學作品中,又加入了史文恭是盧俊義師兄弟的說法,在民間多次盧俊義被塑造成水滸中第一猛將。

陸謙並不知道玉麒麟盧俊義的武藝究竟比林沖之流高出多少,但高是肯定的。因在他的眼中,這綽號玉麒麟的老盧,渾身上下卻是墨汁樣兒黑透了黑。卻比豹子頭要高出一籌。

盧俊義不是一個人來的,身後帶著相貌俊挺,英氣勃發的年輕後生,那必是燕青無疑;與一個三旬有余,頷下留著一撮短須的管事打扮之人,不意外的話,這就是李固了。

那燕青手中提著一盒,李固掌上托著一盤。盧俊義卻也不是赤手空拳而來的,那沒能隨他進到後堂的一幹下人,一個個更是挑著擔,抱著簸,或是金銀,或是玉器,或是綾羅綢緞,真是好一份重禮啊。

陸謙啞然失笑,自己邀請盧俊義的用意,似乎被人理解偏了。

當下哈哈一笑,道:“盧員外且請坐下。”

他那身後,有秦明、扈三娘等幾個梁山泊頭領,更有方天定、方傑、厲天閏、白欽等摩尼教高人,一個個看著玉麒麟,無不虎視眈眈。

“小可陸謙,久聞河北玉麒麟之名,言語你有著一身的好武藝,棍棒天下無對。是傾慕已久。今朝有幸來此大名府,本欲親往拜見,卻又怕損了員外的清譽,叫你日後此官府的怪罪,如此便只好襄請了過來。卻不想是叫員外誤會了。是小可的不對,贖罪,贖罪。”

盧俊義素有河北三絕之稱,槍棒拳腳河北第一,武藝高強,那始進的來到,便能曉得這廳堂上一幹人物的不凡,那個個都不是易於之輩。心中依然有了幾分不祥之念,如今這留守府裏盡是賊兵,圍殺過來,盧俊義便是有天下無雙的本領,也難逃厄運。卻沒料到梁山泊陸大頭領竟是如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