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大紅大火梁山泊

宗澤父子在見到陸謙的次日,就隨著陸謙先一步轉到了梁山泊。那大部隊和一船船的戰利品,還在其後,需慢慢運回水泊。

作為俘虜,宗澤一家人的待遇卻是不錯的,吃喝用度半點沒有虧待。只是被限制了行跡。

但即便如此,宗澤也親眼目睹了梁山泊的險峻。位居水泊,周遭蘆葦蕩接連天日,水道港汊交織縱橫,山寨上也一樣雄兵依峙,完全不是一州一府之兵可以窺視的。

他先前在江南衢州為官,只是偶爾聽說梁山泊名頭。“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草莽匪寇中人能想到如此旗號,已經不凡。可萬萬不曾想,這梁山泊竟雄壯若斯。

在後山索居,宗家獨立一地,周遭並無近鄰。宗澤也無求死之心意,畢竟他妻兒老小皆被擄,宗澤就算不顧惜自己的性命,也要為兒孫著想啊。再說了,梁山泊又無逼他過甚?如此苟全性命就是了。他還想著日後朝廷能剿滅匪寇,解救他宗氏一門於水火呢。

如此這般的安心在後山裏住下,宗澤也開始默默觀察起這個近年來陡然聲名鵲起的綠林大寨。首先那叫宗澤心驚的便是後山裏的戰俘,人數之多叫他驚詫。問詢之,盡皆戰陣被俘兵馬。長久者已在山寨勞工半載。

梁山面積甚大,原著裏的水泊馬軍都能成千上萬,有那般廣闊的養馬之地,可見其面積廣闊。

現下那些戰俘就全都化作了苦力,除了休整一處處堡壘和營寨,就是在後山平整出一片片的土地。這期間有的是為日後做倉房、營房準備的,有的則被種上了各類瓜果蔬菜,包括姜、蔥、薤、韭、大蒜等。

距離宗澤一家人所住之地不遠處,就有一大片新修整出的平地,已經被種上了苜蓿。這東西是馬兒上好的飼料,也非是後世才傳入中國的。老早就有了。梅堯臣就有一首《詠苜蓿》:

苜蓿來西或,蒲萄亦既隨。

胡人初未惜,漢使始能持。

宛馬當求日,離宮舊種時。

黃花今自發,撩亂牧牛陂。

雖然不曾聽聞有人大面積種植,可陸謙使人收集之,卻也不難。

這兒就將是今後梁山泊戰馬、駑馬、牛騾等牲畜草料的來源地之一。一眼望去足足有二百畝大小的空地上,上百名戰俘在幾名跨刀持槍的輔兵督導下,於空地上勞作著。

距離這片大闊地不遠處的一片丘陵地裏,亦被梁山泊開墾出來。雖然丘陵此起彼伏,可宗澤卻能看得出來,這塊梯田的面積大概有三四十畝大小。這裏是一片菜田,種植著大量的蔬菜。那北宋時候的蔬菜比之後世已經不差多少。胡蘿蔔、蕪菁、牛蒡、白菜、矮黃(娃娃菜)、菘菜(小白菜)、芥菜、油菜、頗棱(菠菜)、萵苣、芹菜、茼蒿、薺菜、芫荽、莧菜)、生菜、紫蘇、蔥、薤、韭、黃芽(韭黃)、大蒜、小蒜、梢瓜、黃瓜、冬瓜、葫蘆、葫、瓠、甜瓜、絲瓜、芋、山藥、姜、菱、藕、苦薏、茭白、蒓菜、紫菜、百合、竹筍、枸杞、合蕈、松蕈、竹蕈、麥蕈、玉蕈、黃蕈、紫蕈、四季蕈、鵝膏蕈,等等,在宋代時候都已經廣泛栽培。

一樣是戰俘,還是戰俘中最頑固不願投降的那一撮人,他們就幹著最苦最累的活兒。其中一隊人便是要挑著裝滿河水的木桶,給一畦畦的蔬菜澆水。縱然梁山泊已經著手在周邊打井取水,這卻也不是個輕松活兒。

除了這些事外,宗澤還能看到兩處戒備森嚴的所在,那就是提取精鹽和砂糖的地方。再一個就是愈發規模嚴謹和壯大的軍器監。

現下,軍器監中陸陸續續已經匯集了一二百個來自東京匠營的正式工匠,再加上他們帶出的徒弟和梁山從周遭尋找來的匠人,軍器監內鐵匠、木匠、銅匠、皮匠等各類人等已經超過了五百人。在陸謙的提示下,梁山泊的度量衡是已經統一,甚至每個經手的工匠還有屬於自己的編號,要在兵器上刻銘。

想要一步恢復到大秦時期的模式,很困難;但不能因為困難就不去有動作,至少現在的梁山泊軍器監已經走在了恢復的道路上。

雖然困於地理地勢,山寨軍器監制作過程中很難利用上水利,但畜力卻是可以的,下一步還有可能借用上風力。而這就要看湯隆他們能不能把風車搞成功了。水泊裏的風勢還是挺充裕的。

且軍器監現下也在慢慢的進行分工,這不是把刀槍與盔甲作坊分別開來,弓弩作坊亦一樣要分別開來。而是一種更精細的區分,將制作與後勤,將後勤與采購,系統的區分開來。

這期間叫宗澤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梁山泊的夥食,不管是賊兵還是匠人,不管是戰俘還是他們一家人,皆吃飽喝足。隔三岔五還有葷腥,而他家的夥食就是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