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只謀一時,不謀一世

欒廷玉吃軟不吃硬啊,自己剛受了人好處,陸謙對自己甚是尊敬寬容,要他張口就說強硬拒絕的話來,是很作難。可他也不會‘糊塗’松口的。

“陽谷縣距離梁山泊只咫尺之遙,欒某早聽得貴寨義氣,仗義行仁,扶危濟困。那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之名,江湖百姓盡皆傳揚。”

“現今小人兵敗被捉,得大頭領以禮相待,便是那祝家人物也不肯壞了屍身去,始知曉大頭領果然義氣。倘蒙存留微命,本當以捐軀保奏。”

“可我欒廷玉當年落魄江湖,空有一身本領,卻投保無門,累得妻兒隨著受苦。若不是得祝東家看重,哪裏能有這多年的安樂?現今祝家行錯了道路,遭遇大難,某不立跟著殉死已然不義氣,安有顏面上山入夥。”

“大頭領厚愛,欒廷玉今生無以為報,來世若有緣分,自當效力。”這話說罷,欒廷玉就再次閉上了眼睛。

陸謙能感覺得出他閉上眼睛的意思,魯智深也能感覺得出來。這不僅是一種拒絕,還是一種任憑處置的無奈。他家小也在那祝家莊的。對比李應和扈成,眼前的欒廷玉真強多了。

那水滸原著上的欒廷玉,形象甚是單薄,陸謙都還笑話過,這家夥綽號鐵棒教師,拿的卻是一杆鐵槍,打人的又是流星錘,跟鐵棒有個屁瓜葛。但現在再看,真真就是一根鐵打的棒槌啊,骨頭夠硬啊。

“教師且聽陸謙一言。某等兄弟在這混沌世道裏無處容身,始暫占水泊,權時避難。雖落草為寇,卻不敢多造惡半分,仗義而行,除暴安良,昂俯不愧於天地,這道義上是絕不肯虧欠半分的。教師亦是好漢,我梁山斷然不殺的。教師如不願意入夥,本放了就是。可教師知曉五裏口陷落之內情,那李應、扈成將身家性命托付於我,助我梁山輕取五裏口,陸謙也必然是要為那二人保守秘密的!”

陸謙話說到‘斷然不殺的’這五個字的時候,欒廷玉就一下睜大了眼睛,螞蟻尚且貪生,沒人能在可以活的時候去尋死。

“教師如不願入夥兒,陸謙自然不勉強。但就敢請教師且在山寨住上三兩年,稍後只會把教師家小送上。待日後風波平息了,某必奉路錢,恭送教師全家下山。”

這就是陸謙想到的法子了。羈絆住欒廷玉,卻又與山寨總頭領區別開來身份,日久天長,只做潛移默化。有利而無弊也。

欒廷玉還能說什麽呢?只能應允。

陸謙當日就將欒廷玉使人送上大寨,交與林沖相見,留在寨裏安頓。待來日破了獨龍崗,取他家小,再送上山去。下午再出一軍直取陽谷縣獨龍崗,這裏自一面犒賞三軍並眾頭領,計議軍情。

大軍行到這兒,在眼下的濟州府西北地區,已經是無有威脅了。下一步只是要去祝家莊抄家,砍了祝朝奉後,把祝家的儲備盡數抄掠來就是。

但那祝家莊的積蓄究竟有多少呢?

便是在祝家莊當教師多年的欒廷玉也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祝家莊甚是豪富,那莊內的儲糧之地,糧倉修建的不僅高大,更兼數目不少。那具體的數字他也說不出來。

倒是扈成說了個數目,祝家莊日常儲糧就不會低於五萬石的,如今夏糧剛剛入庫,那祝家莊裏的糧食,多的不敢說,十萬石還是有的。

這個數字對比一個村坊大戶來說,顯然過於巨大了。即便是那個村坊甚大,比晁蓋的基本盤還要大。但對比陸謙記憶裏的五十萬石來,就又是個小數目了。

陸謙面上半點顏色不顯,心裏卻直到晚上歇息時都在反復想著此事。

施老爺子地理不過關,數學不及格是很值得肯定的事兒,據說那水滸裏,最早版本中的三打祝家莊,還有取糧五千萬石的戲碼。這數字,真牛掰了。但是這區區十萬石,對比之前的五十萬石,著實太叫陸謙傷心了。

他來到這個時空已經有段日子了,對這個時空更加的了解。區區一個祝家莊就能取出五十萬石糧食,如果不差的話,那年大宋朝必然有什麽地方遭了大災荒。而祝家莊保不準是參與到了屯糧這档子事兒上,要囤積大批的糧食,也的確是再沒祝家莊這樣的地方更合適了。

地理位置相對‘偏僻’,武力充足,安全有保障,還臨近黃河,水運方便。

如此一說,那祝家莊的防備為什麽比現下森嚴,如今的祝家莊雖然防備也挺森嚴的,梁山細作根本打探不出什麽具體的消息,但也不至於進都進不去,或者進去了出不來。那也就有道理了。

而且陸謙記得,那原著上祝家莊還要防備梁山來借糧的,為什麽梁山向他這兒借糧呢?只說祝家莊屯糧的話,似乎也能說得通。就算是祝家莊為甚膽敢挑釁梁山,都有譜了,人家背後定是有大靠山了。敢屯糧奇貨可居,必然是要在官面上有依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