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贊梁山,英雄小聚義(二)

李逵是水滸中被刻畫的很出彩的一個角色。但陸謙對這個角色並不喜歡,不僅因為這家夥濫殺無辜,更是因為他還認為李逵的心,毫無底線。

四歲孩兒殺得,蒼發老者殺得,真正的天殺星,便是那人肉都能吃得出滋味出來。一顆鐵心,鶴淚猿悲。像這種蠻不講理、缺少理性思考、出手極黑的人,對於不想驅使他人的人們來說是可厭、可惡、又可怕的。

金聖嘆對李逵的評價很高,認為他一片天真爛漫到底。而大名鼎鼎的李贄,認為李逵是梁山泊第一尊活佛也,為善為惡,彼俱無意。

特麽,陸謙卻萬萬不能苟同。他對李逵的感知是厭惡居多,但李贄的評價後半句很叫他認同:為善為惡,彼俱無意。只是這個‘無意’,細思則極恐,極恐。而這也是他認為李逵心無“底線”的原因。

但以眼下時空的‘輿論’,李逵這種人在綠林裏還真算不上‘罪大惡極’,何況那很多事兒,此刻還沒有發生。現如今的李逵還不是水滸上在江州出場的小牢頭,也不是劫法場時從頭砍殺到尾的殺神,現如今的李逵只是一個因爭執才打死了人,向外跑路的小屁民草根。

陸謙要不要把這樣的李逵推出去呢?那幾乎是想都不想,他就決定了要收入囊中了。

雖然他半點約束李逵殺性的信心都沒有,但寧可事發之後再砍李逵的腦袋就是,現在卻還要親切待之。

不看僧面看佛面,李逵可是朱貴朱富兄弟的老鄉,就如薛永於他和林沖一般。

而打小也沒過過什麽好日子的李逵,顯然對梁山的氣象甚感驚喜,從他跳上金沙灘就大嚷著自己的好日子到了,就可見一番。聽得不少山上頭領具是笑了。

梁山上的迎接禮儀非常鄭重,陸謙親自帶隊,左右是魯智深與林沖,其余頭領悉數在場。

阮小二與山上一眾頭領見過了後,自把身後一幹人等介紹於陸謙等。陸謙再挽著韓伯龍的臂膀把他鄭重的與一幹頭領介紹,“當日我流落江湖,心神難安,惶恐不寧,幸遇到了劉唐兄弟和伯龍兄弟,不離不棄,相伴左右,始知曉江湖有義氣。”

“而及今日,我等兄弟,身屬天南地北,卻共聚這梁山水泊,有緣有分,實乃天意。”

“我陸謙其余的話就不說了,今日山寨天幸得眾豪傑相聚,大義既明,非比往日苟且。只願我等今後能竭力同心,兄弟齊心,共聚大義。”

“叫我梁山威名,傳於天下;叫我水滸好漢的名頭,天下皆知。”

“如此,方不枉我等來此世間一遭,亦不枉我梁山上豎起的這面大旗。”

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山頂上,一面杏黃大旗上書寫著八個大字,迎著東風,獵獵招展。

“好叫虞侯知曉,薛永就是知曉這八個大字,感於梁山義氣,才特意來投。今後願隨哥哥執鞭墜鐙,敢不盡心竭力!”

薛永第一個跳出來呼應陸謙,話說的還甚是漂亮。

梁山偌大的名頭,更多怕是大敗官軍得來的,卻是被一言略過,很是可陸謙之心。要不怎麽說是老鄉,怎麽有‘鄉黨’這個詞匯呢。

那薛永搶了先,韓伯龍就是第二個,只是他的話說的就沒前者漂亮了。“俺只是個粗鹵匹夫,不過會些槍棒而已,無學無才,無智無術。但俺雖然不才,卻是頂天立地的漢子。既願上了水泊,聚義於此,那自然就義氣為重。今後願隨哥哥執鞭墜鐙,舍得俺一條性命去,也萬不敢玷汙了旗上那八個大字。”但韓伯龍也不傻,沒去扯殺敗官軍之事。天知曉他在老家待不得了,投奔梁山更多是因為其與陸謙的先前情誼,而賺上錦豹子楊林,則更是因為梁山戰績。

“對對。韓大哥所言甚得俺鐵牛的心。這山寨裏盡做好漢,卻不做畜生!”如此立下了規矩,就是李逵都扯了大旗。李逵扯著嗓子叫道,臉上笑呵呵盡是歡喜之情,半點也不知道在那原著上,就是自己一斧頭賺了韓伯龍的小命。而陸謙在心底裏呵呵冷笑,這句話在場人等都說的,唯獨你李逵差上三分。

而就所謂:交情渾似股肱,義氣如同骨肉。打李逵扯了一嗓後,自韓伯龍、薛永一下等人是盡數做拜道:“兄長義氣過人,梁山大義赫赫,不容小弟不依,今後願隨鞭鐙,敢不盡心竭力。”

這般來,一幹人就算是入夥了。

或許那王定六的武藝連周大明都有不如,但陸謙沒有褒貶,那麽就也混上山來有一把交椅了。其他好漢看在朱貴的面子上也不會說甚,那朱富體型甚是富泰,廝打拼鬥來怕還不如王定六。但朱富是朱貴的親弟弟,此番上山,豈能沒把交椅來坐?

一幹人在聚義廳裏左右按座次坐下,陸謙還沒說話,李逵又先開口了。“哥哥如何不坐那正中的大位?王倫那鳥人還留他作甚,待俺一斧頭砍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