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虞侯好魄力

陸謙如此的再在柴進莊上住了半月。

平日裏只是舒展筋骨,耍下樸刀,斷沒有劉唐拳不離手的那般刻苦。與柴進的交往遊獵之余,就是書不離手。

當然,他是不會抱著四書五經不放的,而是一頭紮進了兵書當中。

《武經總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軍事著作,作者為宋仁宗時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兩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時間編成。該書是中國第一部規模宏大的官修綜合性軍事著作,對於研究宋朝以前的軍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還大篇幅介紹了各門武器之制造,在後世是對古代中國軍事史、科學技術史的重要研究資料。

《武經總要》分前、後兩集,每集20卷。

前半部分介紹古今戰例,將軍事制度、軍事組織、選將用兵、陣法、山川地理等軍事理論和規則。其中前集的二十卷可謂是詳細反映了宋代軍事制度,包括選將用兵、教育訓練、部隊編成、行軍宿營、古今陣法、通信偵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戰、武器裝備等等。特別是在營陣、兵器、器械等部分,每件都配有詳細的插圖。後半部分著介紹陰陽占蔔,錄有歷代用兵故事,保存了不少古代戰例資料,分析品評了歷代戰役戰例和用兵得失。

陸謙先前在林沖家中看到過幾卷《武經總要》,腦子裏還有印象,還曾借閱抄錄過。這種兵書在如今的朝代裏,是嚴謹隨意傳播的。雖然書印技術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書籍流傳於世,可是這兵書總有那麽一些忌諱。

便是林家世代武職,那也只有幾卷殘本,且還是手抄本,內中必會遺缺錯誤。可陸謙在柴進家中看到的卻是完完整整的一套官刊,看那年號是王安石當政期間的印本。

而柴進莊子裏的藏書,除了這套完整無缺的《武經總要》外,還有殘缺的《孫子兵法》、《吳子》,和完整版的《太白陰經》和《李衛公問對》。

這就是柴氏家族的底蘊啊。可惜柴進對此是毫無興趣。可能年少時候還有瀏覽,後來就碰也不碰了。這《武經總要》書頁留白處還有柴進留下的筆記。

柴進對陸謙的‘宏偉抱負’不置一詞,但開放自家的藏書,這卻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就像前文說過的,柴進他自己也知道現在不是當年了,他自己更沒心思舍了現如今的富貴去挑兵造反,但內心的不忿又讓他行為非常的放肆,這能給趙家制造一些麻煩的事兒,他總是很熱絡很有興趣的。

陸謙現在他的眼中就是一顆上好的棋子。

只是要通讀一套兵書非常容易,可要把這兵書記在腦子裏,將其內的知識融為己用,那就很難了。不要說十天半個月,就是十年八年也難成功。

不然的話,人人都是軍事奇才了。

陸謙讀這兵書,更多是要系統的了解一下趙宋軍隊。之前的陸謙雖然在衙門裏廝混多年,武藝還算拿得出手,可要說知兵麽,那就是笑話了。

現在他抱著這《武經總要》一看,不得不承認,這軍隊中真的有很多道道。古代軍隊比他想象中要復雜多了。

不過陸謙知道,自己在柴進這兒是呆不長的。就在兩天前,已經回老家的韓伯龍突然來柴進莊上尋陸謙說話,明面上是續一下兄弟交情,實際上卻來給陸謙通風報信的。

“江湖上有傳言說,柴大官人將你隱入了莊內,這事兒用不了多久怕就會被東京知道……”

說真的,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陸謙心裏是咯噔一下的。這柴進想搞啥?他不信自己當初在高唐留下的那點首尾,這麽快就被北宋的官府給查明了。

但繼而陸謙心中的波動就平復下來了。他想到了自己拿到兵書後的第五天,柴進請他到花廳吃酒,期間不經意的說起過將來,陸謙話語裏表現出了對高俅父子的痛恨,對當今皇帝的埋怨。然後他記得柴進笑的很開懷。

看來,自己是真的把一些人給想的簡單,看的簡單了。

這不是水滸傳書裏的一個個紙面上的人物,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自己小心思小算盤的人。他們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考慮,會根據事情的變化而改變著自己的想法。

柴進就是如此的一個人。

“哥哥,照我說就去直接詢問大官人。看他是怎生想的。”劉唐對此事很不滿。柴進這是要搞啥?這還是他頭一次騰說誰誰誰被柴大官人藏到了自家莊上的事兒。之前都不少年頭了,可從沒出這樣的幺蛾子。

這不是明了明的挑釁朝廷官府麽?

劉唐倒也想到了柴進的另一個目的,但他沒有說出口;陸謙當然也想到了,他也沒有說出口。

“這事兒,還是等著他來找咱們為好。”陸謙說話非常平凡,但似有似無中卻把他與劉唐跟柴進做了個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