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從喜悅變成絕望

西陵城南,三十五裏的地方,有一座小村莊。

村莊的附近,有一條中等的河經過。

這條河,很桀驁不馴,往年鬧洪澇的時候,都會發大水。

此刻,天空中烏雲密布,磅礴大雨傾瀉而下。

河岸邊,有一座石屋,屋中有幾個壯年漢子。這些漢子都是小村莊內的村名。

十余日以前,那一場洗刷了幹旱的大雨來的快,去得也快。之後,連續五六天沒有下雨。

正當百姓絕望的時候,又開始下雨了。但是暴雨一下,就是五六天。

此刻,石屋內的幾個漢子已經從喜悅,變成了沉默。

這樣的石屋,幾乎每座靠近水域的村莊都有一座,是負責監視河水的。是十日前,官府下達的命令。

若是河水突然暴漲,他們就負責報訊。好讓鄉裏鄉親及時撤退。

沒有官府強迫,這些漢子都是主動前來監視的。因為,身後就是自己的村莊啊。

雨水已經連續下了五六天了。這幾個漢子也堅持了五六天。

讓他們有點高興的是,這麽大的雨水沖刷下,河水雖然暴漲,但居然沒漫過河岸,進入大地。

要是在往年發大水的時候,這麽大的暴雨下來,他們的村莊已經被淹了。

為什麽會發生這種情況,他們當然知道。

一切都是楊武將軍啊。是他耗費錢糧,挖掘河道,整治河道,才能讓他們的村莊免受洪水的襲擊。

先是幹旱,深井。後是洪澇,整治河道。

幾個壯漢對於劉封的感激,幾乎無以復加。

暴雨還在繼續,河水也還在暴漲,但是始終沒有溢出。

長沙,九江,江夏,三個郡的大部分村莊外邊,都發生這這樣的事情。一座石屋,負責警戒的百姓。

但是也有一些不幸的。

這場暴雨實在是太大了。江夏的水系又太發達了。

到處都是河道,有一些河道就算是挖深過了,但還是儲存不了暴漲的河水,溢出了河道。比如說,這處名為“丹水”的河,它東邊有一座大村,所以這條河道的外邊有負責監視的石屋。

在河水溢出的第一刻,這些人沖出了石屋,冒著大雨,向著自己的村莊奔去。

“咚咚咚。”瞧著手中的銅鑼,一邊大喊道:“發大水了,發大水了,快點撤啊。”

“發大水了,發大水了,快點撤啊。”一聲聲大喊聲,期間夾雜銅鑼的聲音。村子內的百姓,一時間變了臉色。

幸好早在十余日以前,官府就已經通知他們,讓他們準備好行囊,準備隨時撤退。

現在百姓雖然慌張,但也不至於淩亂。

在村中的老人,壯年人的帶領下,村子開始了有條不素的撤退。

這座村子的地段有些低窪,他們的目標是奔向旁邊的一座村子。江夏不是一個常年有幹旱的地方,但偶爾有發大水。

村中經驗豐富的老人,知道哪座村子會被淹沒,哪座村子會相安無事。

“快點,快點,老人與婦人,孩子上牛車,其余人快點向東邊跑。”村中的壯年男人,紛紛大呼著。

但是這座村子是大村子,集合需要一點時間。

當暴漲的河水淹沒過腳掌的時候,村子內的百姓才集合完畢。齊齊出發前往鄰村。

暴雨中,村民們的臉上雖然慌張,但並沒有慌亂。

他們仍然鎮定,甚至含著小小的喜悅。往年發大水的時候,都因為撤退不及,有些人死傷,但是今年卻沒有。

這難道不足以喜悅嗎?

只有一些老人,憂心忡忡。因為大水的到來,莊稼沒了。明年該怎麽過。

這是比較倒黴的。

有一些還有些村莊因為撤退的速度及不上河水暴漲的速度,有小部分人失蹤了。

雖然有種種的失意,但是整體上,三郡的整治河道的政策都很成功,這麽滂湃的大雨,這麽暴漲的河水,死傷被壓制在了極小的範圍內。

江夏,九江,長沙三郡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劉封的先見之明。盡管有些不盡人意,比如在幹旱中雖然有深井眼,但是不能完全的保證莊稼。在洪澇中,不能把損失降到零。

但比之荊楚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江東,卻已經讓人喜悅了。

這一場波及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以及長江北方小部分地區的暴雨,西邊的起始點大概是襄陽。

襄陽以西的上庸等地的雨水明顯要減少許多。

換而言之,襄陽,武陵等地是處在上遊。沒有更上遊的長江沖下來的洪峰。威脅要小許多。

但是盡管如此,荊州還是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村莊被淹沒。

無數普通百姓匆忙逃出家中,尋找附近的高地躲避大水。路上,慌亂中,無數百姓與親人失散。

有些人或許會在安全後找到親人,有些人或許就是天人永隔了。

唯一讓人慶幸的是,荊楚也處在大水偶爾發生的地方。村中的老人也知道哪出地方能躲避大水,哪出地方會被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