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熊悌之中箭(第2/3頁)

急命前軍,進至巫縣而止,再別往前走了!

然而僅從夷陵而至巫縣,四百裏水道,王敦的舟師就走了整整十天,幾乎比走陸路還慢。等到了巫縣,王敦的雄心和耐性都已經被如此險峻的山水之勢給磨平了,加之糧秣物資準備得不充分,就已經有了退兵的打算。他遣李恒、田嵩率部登陸,哨探而前,囑咐說若逢敵軍,可稍稍嘗試,若見敵勢大,或者地理狀況實在對我不利,那就趕緊退回來,無謂損耗實力。

李壽在魚腹城中嚴陣以待,一直等到成都派來了五六千的援軍,卻遲遲等不到敵人過來,他心中疑惑,便親率數百兵卒向東方哨探,迎面正撞見晉軍前鋒。雙方甫一接觸,李壽登高憑下,直薄晉陣,手刃田嵩,李恒驚慌而走——數千晉軍竟為不足己方兩成的成軍所破!

這下子王處仲徹底澆滅了伐蜀的念頭,便即退返江陵,轉由陸路去取襄陽。李壽探查到晉軍遠去,便留下副將守備巴東,自己急往漢中來救楊虎。

……

李壽基本上可以說沒有遭逢到晉軍主力,另一方面,王達先發抵達沔陽,可是左等不見晉人,右等不見晉師,同樣撲了一個空。

因為熊悌之尚未進入漢中地界,就突然間得到後方傳來急報,說是仇池氐一時俱反!

主要也是梁懃在武都縣中,對於仇池氐的壓迫過於深重,這一則出自他的私心,另方面仇池氐和宕昌羌本有宿怨,那不趁此機會報仇,更待何時啊?他本人收拾氐人發三分力,下至小吏,就能出到五分力,再至陸續遷來占地的羌人,那就能夠出到十足十啦。

本來楊氏滅族不久,氐中豪酋也多為晉人和羌人所殺,群氐氣沮且無首,只能忍氣吞聲,苦捱時日。可巧這回南征漢中,梁懃不但自己走了,還帶上了兩千羌軍,於是諸氐得此機會,暗中串聯,等計算大軍已入敵境,便即洶湧而起。

——當然啦,他們沒能算到,無論梁懃還是熊悌之,行軍速度都極其的迂緩。倘若晚數日再反,估計老熊絕不敢輕易地敵前回師。

叛氐裏應外合,瞬間便打破了武都縣城,將城中無論晉、羌,盡數殺卻,然後又東向而攻下辯。四鄉氐人越聚越多,將近萬眾,將下辯城團團包圍起來。

下辯城內只有武都郡守,以及“武林營”副督、司馬等統領著不足一千守軍,而且多數是新募未久,還沒來得及送長安去整訓的——終究裴該要求各地新募兵卒都先整訓一道,說起來簡單,計算路程和花費,其實不怎麽現實,若非緊要地區,只得暫緩執行——不敢出戰,只能動員青壯,登城死守。

熊悌之匆匆率軍回救,北歸的行軍速度比南下快了一倍還不止,短短三日,便至城下。老熊也是真急了,武都氐亂,攻城陷邑,自己身為鎮守大將,必須擔負起主要責任來,暫且不論,這我數月來辛苦搜集的錢財寶貨,以及十多名侍妾,可全都在下辯城裏啊!

老熊也不是沒有勇氣的,雖然近年來壯志磋磨,頗有就此止步之意,可若是誰想把他艱難奮鬥所得全都擄去,一朝打回解放前,那他也斷然不肯幹休,必要跟人拼命。於是不管不顧,便即揮師直取叛氐。

然而“武林營”雖是晉軍精銳,終究十數日山地行軍,人皆疲乏,馬也掉膘,驟遇三倍於己的叛氐,難免將無鬥心,卒有懼色。叛氐知道若為晉軍所敗,己族恐無孑遺,因此人人拼死,竟被他們沖垮了晉軍前陣,直向熊悌之當面殺來。

激戰之中,一支流矢飛來,老熊不及躲避,正中肚腹,並且穿鎧而入。他不禁大叫一聲,跌落馬下,晉軍因此氣奪,導致全線崩潰。

後退二十裏,軍將們重整隊伍,軍醫這才來得及聚攏過來,探看主將傷勢。他們以利刃割開衣甲,做好了各種準備工作,然後戰戰兢兢地拔出了那支羽箭——原本怕是會大量出血,必須及時封堵的,誰想到竟然……只有幾道血痕?

原來是老熊腹部脂肪太厚,這支箭雖然破皮入肉,卻並沒能夠穿透脂肪層……

知道自己不但內臟沒有受創,就連血都沒怎麽流,原本躺在擔架上呻吟喘息,仿佛隨時都會斃命的老熊,瞬間就坐起來了。隨即環視左右,低聲道:“我這是欺敵之計也,要叛賊以為我已死了,乃可不設備……”

於是裹創而起,點選了三百銳卒,讓他們好生歇息,等到天黑時分,去夜襲下辯城下的叛氐。叛氐果然不設訪——其實都是臨時嘯聚而來,並無統一指揮,想要設防也沒人統籌——加上根本不習慣夜戰,就此被晉軍一舉而破。

隨即熊悌之進入下辯城,安撫百姓,繼而揮師殺向武都縣。直到這個時候,梁懃才領著羌兵趕回來——老熊瞧在那些財貨、氐女的面上,臨回師前派人通知了一聲梁懃,否則他很可能就回不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