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兩天子之戰(五)(第2/2頁)

可問題是整個聯軍只有六千騎兵,自己這邊的八百騎已經崩潰,主力那邊還要盯著墨家的騎兵主力,根本就是連一個兵騎兵都調不過來的。

田鞠讓他頂住,現在他卻急著派傳令兵請求田鞠至少再調過來兩個旅,否則他就要撐不住了。

小丘上的爭奪還在繼續,墨家第一波三個連隊的反沖擊為後續波次的連隊爭取了時間,也爭取了空間。

如果在兩刻鐘之內還沒有奪回小丘,那麽以墨家那些以低賤礦工出身為多的戰鬥工兵的挖坑速度,恐怕用不了半個時辰,上面就會修好築壘,銅炮也會被拉上去,到時候自己這邊就要徹底崩盤了。

現在第二波反擊的步兵已經展開,他也急躁地命令第三波反復爭奪的步兵展開,靠近小丘,火繩槍手在小丘下支援。

幸好自己選擇的反斜面戰場,以至於墨家的銅炮沒法轟擊,自己這邊的主力建制還完整,對射的話兵卒還能夠挺住,同時還可以避免銅炮帶來的士氣低落。

小丘的另一面。

墨家的第三波次支援小丘的步兵連隊也在展開,戰鬥工兵們緊隨其後。

而在小丘下集結的部隊之後,還有兩個旅的步兵以密集縱隊的陣型等待著。

墨家左翼的主將的意圖,是以小丘方向吸引齊軍的注意力,而實際上要依靠騎兵的優勢,以騎兵配合步兵炮兵直接在側面發動總攻,直接擊潰掉齊軍的右軍主力。

小丘雖然重要,齊軍也肯定知道,定然會反復爭奪,沒有一兩個時辰難以穩固。

而且齊軍靠著惡心的反斜面棱線,使得墨家的炮兵優勢根本沒法發揮,只能選擇對射和對沖,這就使得齊軍和解懸軍之間的差距縮小了,傷亡比很不好看。

既是如此,左翼的主將自然是想以長攻短。

現在小丘的棱線處在己方這邊,這座小丘遮擋了墨家炮兵的視線,也遮擋了齊軍的視線。

側面騎兵已經驅趕走了那八百騎兵,傳令兵回報說齊軍在側面選擇了極為密集的陣型以防備騎兵突襲——這個消息翻譯成另一種意思,就是齊軍選擇了密集陣型以迎接炮兵和橫隊步兵的齊射。

在小丘棱線的遮掩下,後面的兩個旅外加一個做預備隊的旅,十四門旅屬小炮、六門騎兵炮,兩個連的精銳先登營擲彈兵,開始迅速地朝著側面機動。

小丘上會流很多的血,但相對於整個戰場,這些血總歸是必要的代價,不然就得流更多。

當左翼主將擡頭觀察小丘的時候,第一波次成建制的三個連已經退回了棱線處,第二波次的四個連正在射擊,看樣子又準備肉搏反沖擊。

督檢部的內衛騎兵正在收攏第一波潰散下來的那個連隊的士兵,連長和連墨者代表都陣亡了,也就沒有什麽可懲罰的,只需要收攏完畢暫時不能用於戰場罷了。

“讓第四波的四個連展開,做好登丘準備。”

為了這座小丘,他已經展開了十六個連隊,將近兩個旅的兵力,甚至只留下了少量的預備隊。

而這一切,不過只是佯攻。

呈密集縱隊的兩個旅的步兵已經開始朝著側翼機動,沒有步兵和炮兵的配合,單憑騎兵無法打開缺口。

但有利於防守騎兵沖擊的陣型,必然不利於防備炮擊和步兵,這是武器裝備導致的必然。

齊軍的冷熱兵器混合編隊、緩慢裝填過於沉重不能夠插入短矛的火繩槍,都使得齊軍在沒有騎兵掩護的情況下想要對抗騎兵,只能以密集的陣型防守。而這都是炮兵和橫隊部隊最喜歡的靶子。

在密集縱隊行軍的狀態下,部隊行進的速度大約是每刻鐘七百步左右,換言之,小丘這裏的反復爭奪至少還需要堅持兩刻鐘的時間,才能夠使得側面的進攻得以展開。

銅炮只能支援靠近中軍的那一側,對小丘後面無能為力,而若是調整部署齊軍也一樣會選擇調整部署,只有依靠人命佯攻來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