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渡半而擊(第2/3頁)

左司馬的意思是,如果說在沙洲處死守,墨家有炮兵的優勢,江岸地區楚人交戰根本就不成優勢。

把部隊全部排開,這裏根本展不開這麽多兵力。

小規模的廝殺,墨家有炮兵優勢,再加上野戰的能力,恐怕楚人也占不到便宜。

最關鍵的是,墨家不是只有從南岸渡江一個路線可選。

如果前期不順,墨家大可以放棄這一計劃,選擇別的手段。

左司馬是想,既要讓墨家堅定從南岸渡江的意圖,又要想辦法在這個意圖上擊潰墨家的主力。

那麽辦法其實也很簡單。

那就是故意後退,提前部署好反包抄的陣型,把兵力展開。

放棄灘頭,誘使墨家堅定從沙洲渡江的想法。

等到墨家渡江到一半的時候,派遣死士從上遊順流而下,或是征調大量的船只塞滿硫磺火藥之類的東西,順流而下燒毀浮橋。

這不是要占據沙洲上的築壘,而只是為了燒毀浮橋,成功率極高。

哪怕是墨家有銅炮鐵炮的優勢,卻也不可能阻擋這些舟船順流沖下來燒毀浮橋。

一旦燒毀了浮橋,那麽就借助大江將墨家的主力分為了南北兩個部分。

全軍野戰,確實打不過。但只打一半,並且是提前後撤部署好了包抄的陣型,那就大有可能。

而且還可以在後退防禦的方向上修建一些營壘營寨,到時候墨家的半數主力擠在江岸上,炮兵在南、騎兵也肯定不能第一批過江,空間又小又被擠壓,浮橋被毀又沒有了援軍,這種情況下集結主力以三打一的優勢,怎麽也能打贏,最起碼也得是個慘勝。

對楚國而言,潰散的部隊都在自己控制的範圍之內。

對墨家而言,背水列陣,一旦潰散,那就是死路一條。

只要能夠獲勝,那麽墨家剩余的兵力就沒有野戰突破楚國防守的力量了。

再在這裏守著也就沒有必要了,還不如趁機趕緊後撤,最起碼撤到淮南地區,縮短後勤距離,穩住陣腳,再求交戰。

對楚國而言,則算是一場戰略反攻,只要能拼死換回來墨家主力一半的傷亡,實際上楚國就算贏了。

墨家這一次是突然襲擊,占據了先發制人的優勢,一旦這個優勢喪失,魏韓齊等諸侯肯定要想辦法掐死泗上的。

再者真要是沒有人支援,楚國也可以選擇求和:越國尚未滅,墨家肯定擔憂,大不了割讓整個淮南,總可以苟延殘喘,而且又能夠讓諸侯震驚,從而知道墨家之野心,以至出兵幹涉。

當然,危險可能也有。

但楚國現在需要的是一個戰略轉折點,一個能夠守住、並且證明自己能夠守住的戰略轉折點。

淮北中原陳蔡之兵,就算是想要偷襲墨家側後,那也得集結之後才行。要不然一個個的封君去送,送不了兩次,墨家集結兵力吃掉幾次,整個淮北的局面就崩了。

既要集結,就得需要時間。

時間從哪裏擠出來?就得從這裏擠出來。

現在墨家處在戰略進攻的階段,江南只是一個選擇,正如左司馬之言,要誘使墨家從江南攻江北,因為如果墨家不這麽做,還可以從巴水過河野戰,還可以假裝撤退半途伏擊,總歸是爭取不出來各部集結和諸侯出兵的時間的。

如果楚國君臣自認野戰可以戰勝對面的墨家主力,那麽這個戰略反攻也就簡單了,渡河列陣野戰,只要慘勝或者不敗不勝的平局,墨家就得退兵。

問題是驚慌失措且剛剛政變、集權派被屠戮一空、楚國王師新軍心懷不滿難以心服的時候,楚王良夫和其一眾封君連過河野戰出現平局的信心都沒有,甚至連能不能守住巴水的信心的都沒有,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用險。

哪怕是慘勝,楚國都可以在毀掉墨家的銳氣之後,憑借大後方距離更近的優勢逐漸扭轉劣勢。

……

浠水以西的墨家大營中,主帥六指看著斥候的情報,面帶微笑。

請報上說,自幾日前起,在鳩茲城的申公已經率領其本部的一萬五千余人外加鳩茲國的不到兩千人南下,準備加入到巴水防線之中,增加楚國的兵力集團。

這加起來的一萬八千余人正從北面的山區集結南下,距離楚國的主力還有大約八十裏,已經出了山區正在沿著巴水南下。

對於六指而言,這就是個戰機。

在申公和鳩茲國的援軍靠近楚國主力之前,從巴水北面的淺灘去渡河截擊,以蒼鷹搏兔之勢,利用解懸軍的機動性更好的優勢,在楚國主力支援之前,一日之內殲滅這支援軍,迅速從北渡河,壓向楚軍主力。

若楚軍避戰,則下邾城,斷後退,破糧道;若其決戰,則墨家無後顧之憂,不再擔憂從巴水上遊北側渡河結陣對抗楚國主力的時候申公之兵會出現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