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亂前夕(二)(第2/2頁)

右首那人又道:“即便如此,可弓弩卻能排成數列齊射,而火槍最多三列同射。”

左首的勝綽冷笑道:“弓是弓,弩是弩,豈可弓弩並列?”

“弓可以排成六列、十列,可後面的人也只是仰天而射,又有什麽用?”

“若用弩,便只能和火槍一樣,只能前面兩三列齊射,難道你要讓弩手在後面拋射嗎?”

“弓弩分開,弓不可用,吳起已言。”

“至於弩……弩箭太貴、弩身制作也需兩三年,而且弩箭射程未必有火槍遠。弩可以適用於變法之後的軍制,但卻不如火槍更適合。”

“墨翟當年木匠聖手、機械之聖,泗上墨家卻不用弩,這不能不考慮啊。”

“制作一支弩的工匠人力,可以制作五支火槍。”

“磨制一枚箭鏃的工匠人力,可以制作百發鉛彈。”

“況且,就算是弩,那也需要手張,常人又能拉張幾次?”

“南濟水一戰,墨家與齊人對陣,戰鬥最激烈的地方,據說那幾個連隊每人都打沒了身上攜帶的六十枚鉛彈,弩手的話,又能發射幾次?”

右首那人搖頭道:“你只說了火槍的好處,卻沒說壞處。我說,臨陣之際,弩手可射三發,而火槍只能射一發。”

吳起大笑道:“軍中之事,你不如我。武卒之強,在於紀律、軍陣。”

“昔年銅炮剛出,有人進言說,既有銅炮,結陣之法不可行矣。我卻說,越有銅炮,越需要結陣,需要在炮擊之下仍然保持結陣的軍旅,方能稱之為強軍。”

“火槍射速雖慢,但若結陣,以軍令束之,臨敵三十步方可攢射,那麽齊射之下,對方陣型松散,又如何能破戈矛之陣?”

“輔之以銅炮、馬鐙騎士,以步陣守、以騎炮攻,方為日後天下交戰的上流。”

“齊墨之戰,我早知墨家必勝。緣何?他們的士卒可以在炮擊之下仍然結陣、他們的士卒可以進退有序,以紀律和陣型彌補射速的不足。”

右首那人起身沖著秦君一拜,又沖著吳起一拜道:“您說的這些,我不能夠反駁了。但是,火藥一物,天下除了泗上墨家無人能制。”

“這就如同自己不會煉銅,一旦開戰,若墨家不售賣給我們呢?若是商路斷絕,即便我們能買,可卻運送不到呢?火藥昂貴,墨家壟斷,他們求利,這又需要我們拿多少珠玉金銀去換?”

吳起正要說點什麽,就聽到秦君輕咳一聲道:“如此看來,火槍不是勝於弓弩,而是更適合變法之後的軍制,這已可算是定論了。唯獨就是火藥制作之法,只有墨家掌握,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是這樣嗎?”

這一次左右兩邊的心腹臣子一致稱是,這的確是個繞不開的問題,雖然現在秦墨蜜月,以“開礦、修水渠”為理由購買火藥墨家不但應允、而且明知道這是用於作戰也大量出售,可是秦國諸人實在不想受制於人。

不為別的,就為如今大爭之世,做君主的誰人沒有天下之心?要取天下,有些東西就不能受制於人。

秦君忽而大笑道:“有件事,倒是可以解決這些苦惱。”

輕拍一下手,片刻後一人步入室內。

這人勝綽倒是見過,吳起卻沒見過,勝綽見過這人的時候,還是在魏國安邑,也只是偶爾一瞥,知道這人是公子連心腹。

有些事,秦君會告訴勝綽,有些事不會。所以有些事勝綽會問,有些事便不會。

這人進入後,就在眾人面前,恭敬地放下了兩件絲帛包裹的東西。

隨後兩個打開,一個裏面是一堆灰黑色的粉末,另一個裏面包裹著一個青銅鉤,樣子有些奇怪。

剛才眾人都是在討論弓弩和火槍,自然將目光投向了那一堆灰黑色的粉末。

因為那堆粉末看著……像是火藥。

吳起起身,問道:“難道……”

秦君點點頭道:“沒錯。這就是火藥,而且不是從墨家那裏買的,而是他自己制作的。”

勝綽驚道:“不可能!火藥一物,墨家管的極為嚴格,並無幾人知曉。以我所知,知曉內幕的,莫說千金,就是封地為君他也不可能背義;那些負責制作的,也是藏於那座隱秘的工坊之內,一輩子都不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