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雲中春(四)(第2/2頁)

“再一個就是冬天時候,就要遷來一部分高柳地區的人,預備明年開春的開墾。”

“住處、取暖,都要解決。這都要靠你們。”

“忙完秋收,立刻組織人砍柴,用來抵過去鐵器的賬目,或者直接給錢。但就算是給錢,也得把道理講清楚,一則是為了錢,二則是為了義。”

“沒有錢,有的人便不願意做。”

“沒有義,有的人也不願意做。”

“熬過今明兩年就好了。雖然有提前準備,但也只能靠你們了,運輸不易,糧食運到這裏價格要翻幾倍,好在雲中的民眾如今存糧不少,趁這個機會,也摸一下雲中的家底。”

一直在雲中地區潛伏的那幾名墨者想了想道:“若是這樣,那就只能發動民眾了。只是……雲中本地趙人官吏……”

特派至此的墨者擺擺手道:“不用管他們。明年他們就要離開,現在直接明白地告訴他們,這裏我們說的算。過不了幾天,會有幾個連隊來這裏,你們不用擔心。”

“用適的話,以前我們是無冕之君,現在我們要直接正大光明地做有冕之君了。換個想法、換個態度和趙氏的官吏打交道就好,有些事不必遮遮掩掩。”

特派過來的墨者忍不住嘆了口氣道:“若是在中原能有這樣的局面,事情便簡單的多。有錢就能買到想要的糧食,尤其是齊魯衛宋等地。”

“可這裏,有錢也難以做成事。上遊沒有城邑了,不能沿著上遊運輸。下遊的話,又不可能運過來,大河曲折這裏是最難走的一段。”

“但錢……真要是買的多了,錢本身也只是個等價之物,也虧得咱們五年前就開始在這裏布局,至少可以把錢花出去。”

“上面也知道你們很難做,但既為墨者,困不困難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又是一回事。”

這五年的時間,雲中的改變就是生產力的提升,大量的鐵器以先用後還錢的方式推廣,使得雲中出現了存糧、出現了錢糧鐵器的交易,之前在這裏投入的大量金錢,現在終於要到了用的時候了。

做不好的話,整個墨家在趙國的布局都要受到影響。

雲中以上的九原、河套地區,都是很好的可以農耕的土地,尤其是新種植技術和新作物推廣之後,諸夏的農耕文明一定會在這裏站住腳。

可萬事開頭難,這最難的開頭能不能做好,就只能靠在這裏的五六十個墨者了。

至少,現在只能靠他們。

短暫的討論之後,一雲中的墨者道:“人手也不足,高柳那邊還要再派人來吧?”

試探著問了一下,既是訴說一下困難的事實,也是想側面問詢一下自己這些人的安排。

特派過來的墨者笑道:“何止高柳。泗上那邊也會派人來的。高柳的人手一旦再湧入數萬人那也不夠,泗上那邊應該早做了打算。”

“順帶著,我再宣讀一些暫時的人事安排,你們到明年夏天,可能要被調回泗上,重新學習。”

若是別人聽到重新學習這樣的字眼,難免會覺得墨家的事實在太多,要學的也太多。

可在這些人聽來,卻是一件大喜事,調回去學習意味著他們可以步入更高一層,在墨家已有的體系之內,學習意味著前途。

他們並不知道整個趙地墨家已經控制的地區,許多人都接到或者提前被通知了明年要回泗上或者高柳學習的調令。

這一次齊墨之戰結束後,墨家急需至少一倍以上的幹部。淮北、河套雲中、莒等地都需要大量的幹部,這也算的是上一些人的機遇,急劇擴充的地盤也帶來了許多人提升一步的可能。

泗上的教育體系可以保證大量的“候補官吏”,但是從“候補官吏”變為合格的官吏,還是需要足夠多的引路人,即便泗上之前的許多部門都存在一實一虛兩套班底,可真正用起來的時候還是捉襟見肘。

雲中的這些人吃了五年的苦,雖然有利天下之心,但也不可能讓他們沒有什麽盼頭,只講義不講利那很難。

這幾人掩飾不住心中的歡喜,特派來的人便拿出一個小紙本道:“你們在這裏很久了,一些事我也和你說了,現在說說你們的想法吧。暢所欲言,只為了能把事辦好。子墨子不是說了嘛,重要的就是把事辦好,至於之前天下的賞賜、爵位、權力,那不過都是為了把事辦好而授予的,並非是單純的獎賞。”

“說說看。怎麽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決糧食問題、當地人和後遷來的人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