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八)(第2/3頁)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能夠信任的,終究還是田氏親族。縱然有些恩怨,但比之無君無父的墨家,還是親族更可以相信啊。”

“他能夠這樣想,我的兄長可以欣慰了。我也欣慰於立他為太子,這是沒有錯的。”

一聽這話,辯士心中大喜,田和這話已經全然松口了,若不然田和應該說自己瞎了眼選了一個叛逆之賊做太子。

既然選他為太子沒有錯,等同於這次叛亂沒有錯,也就等同於大家如今可以“兄弟鬩於墻、外禦其辱”,關上門談談田氏一族的利益如何防止被暴民分走。

田和現在對自己的未來已經沒有什麽指望了。

自己不可能被封出一邑作為食邑,田剡不敢,等待自己的可能就是終生的軟禁,但比起餓死或者齊桓公那樣蛆蟲從窗戶爬出去要強。

姜齊的那座封邑,是因為姜齊一脈已經沒人了,所以原來的齊侯呂貸可以有一座城。

現在田剡的意思既是要保留田和的血脈,那麽田和自己就不需要封地為祀了,做好被軟禁一輩子的準備就好。

這辯士也趁此機會,避而不談怎麽對待田和,而是將具體的關於田和子嗣的分封細則說給了田和。

田和的子嗣已有封地的,基本不動,但是相鄰的必須分開,而且要在幾座大城的籠罩範圍之內。

那些尚無封地的,也會封出一小片土地,但是封的地方基本都是被墨家土改後的地方。

田和一系的貴族的利益基本上不動,但是要剝離幾個重要人物,他們是不可能繼續保有那麽多封地的。

不得不說,這一次墨家其實幫了齊國一個大忙,讓齊國終於有了變法的條件。

就像是當年大梁一戰,楚國貴族根基震動,使得楚國可以嘗試變法;就像是後來齊燕戰爭幾乎全境,導致燕國可以變法一樣。

這一次齊墨戰爭,也讓田氏一族終於可以嘗試著集權變法了。

被墨家土改過的地方,那些貴族沒有了封地,實際上已經廢了,可以想怎麽捏就怎麽捏了。

物質基礎才是重中之重,雖然田剡等人顯然不知道這個深刻的道理,但基於以往的經驗也明白,這件事可謂算是“多難興邦”了。

對於這件事,田剡也希望田和能夠發揮余熱。

他一派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大貴族,能趁機殺一波就殺一波吧,也算是為田氏一族做做貢獻。

但是這裏面涉及到的政治智慧,又不是田剡自己可以掌握的,所以希望田和能夠為這件事出出主意。

哪些人可以殺?

哪些人可以拉攏?

哪些人的封地可以趁此機會收回?

那些被墨家俘獲的貴族該怎麽處理?

濟水汶水沿岸的那些被墨家影響過的城邑,該怎麽處置?

乃至於這樣一個“多難興邦”的機會,田剡應該怎麽做才好?

如今天下各國都在變法,但齊國卻無從學,田剡需要田和的智慧,到了這一步已成定局,要考慮的是今後的事。

墨家的變法手段,齊國不能學也不敢學,自不用提。

除了墨家的手段,齊國能學的也就剩下楚、秦、魏三國。

以誰為師?

魏國的變法手段,源於魏國的土地變革是從西河開啟的,而西河原本是秦地,沒有根深蒂固的貴族,在那裏率先實行變法,從而有了一支強大的不屬於貴族而屬於國君的野戰力量魏武卒。

魏國西河的變革,革的不是自己貴族的利,而是革的秦國貴族的利,所以革起來得心應手,至少內部反對的聲音不夠大。

楚國的變法,源於大梁城一戰吳起搞死了太多的楚國貴族,使得貴族勢力衰弱。而楚國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楚國可以“三代無功而削爵”、可以讓貴族去邊境地區繼續小封建,充實邊境的同時將貴族往外趕。

楚國的變革,才稍微一動,就革出來了好幾個叛逃的大夫。但是墨家幫著編練的新軍使得楚王手中有支野戰力量,貴族們也算是好死不如賴活著,至少三代之後的事還沒那麽緊迫,有人去邊境也有人不動,拉一派打一派總不至於都反對。

秦國的變法,源於秦君多年流亡身邊有了一支叛墨組成的政治力量,可以先用換地的方式小範圍加強集權嘗試,然後利用秦國封閉的環境,來一場大亂大治的大變革。

秦國的變革,那是秦君和叛墨、吳起等人準備借助三晉內亂、魏趙翻臉、火器西傳馬鐙具裝可以向西擴張、但是東邊三晉衰落的時機,轟轟烈烈來一場,徹底砸碎舊貴族的根基,現在雖還未出現結果,可魏國被墨家催動搞的楚趙中山四面起火無力幹涉,想來秦國的變法也八成可行。

可以說,誰都能學,但誰也不能學。

濟水、汶水地區,被墨家掃了一遍,幫著齊國進行了土改,這有點像是魏國西河的局面。但是,田剡想知道,自己可以直接承認墨家的土改,不惜得罪那裏的貴族從而效仿魏國西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