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六)(第2/2頁)

“墨家在乎的,只是下令屠城的那個公子午,而非是作為您兄弟的那個公子午。”

只此一句話,終於點醒了田剡。

田剡喜道:“你是說……找一個相貌相似的人,送給墨家?讓墨家在諸侯面前審判他,將其處死?那麽,任何自稱是公子午的人,在被處死之後,都是假的,沒有真的?”

謀士點頭道:“墨家值此大勝,諸侯無敢攖其鋒者。屆時處死公子午,告於天下。”

“如果公子午尚在,那麽他聞此消息,必不敢出面。墨家最不怕的,就是隱於市井,他只要露出痕跡,市井之中遊俠兒極多,多有欲效刺客事,這麽好的揚名天下的機會,他們豈不珍惜?”

“市井之中,欲靠一刺而名動的人多矣。不管真假,只要有人敢自稱公子午,必死。”

“公子午既不敢露面於市井,那麽幾十年後,公子垂老,他就算出來,臨淄民眾會怎麽想?墨家做事,必要公之於報,公子午之罪傳遍天下,他又如何能為侯?”

“所以我才說,大事定矣。”

田剡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大笑道:“是這樣的道理啊。用墨家的劍,殺死田午,不管真假,田午都死了。”

另有謀士道:“既如此,正可以將這個消息傳入宮室。遣派一能言善辯之士入宮,告知君上。公子午既亡,他再堅持下去,又有什麽用?”

“再打下去,於公子不利。都城民強,公子難道不擔心二十年前商丘之事?墨家混入民眾之中,多宣揚墨家之義,到時候若是民眾與公子約法,真的踐行‘君、臣民之通約也’,立憲立法乃制君權,又該如何?”

“田午既亡,公子與君上已無仇怨。反倒要防備賤民通約立法,這幾日民眾組織有力,正是墨家的手段,公子不可不防啊。”

這謀士一說“君、臣民之通約”和二十年前商丘事這番話,田剡立刻神色凝重地點點頭。

昨日交戰,一些民眾組織有度、進退有法,到時候真要是民眾被墨家組織起來,趁此機會約法制君,那可大事休矣。

商丘現在君不像君、民不像民、本身就有的“三姓共政”的貴族共和的底子,當年政變之後墨家推波助瀾,愣生生地搞出了一個“國民共政”,這可是君主最不想見到的事。

他田剡自己的調子起的太高,民眾被組織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出事,當年商丘事變可不就是因為墨家幫著守城導致民眾被組織起來導致的嗎?

現如今民眾又被組織起來,自己又說“寧民”,真要是民眾合力,搞出什麽“約法”或者“共政”之類的事,更是不妙。

若是以往,自然不必擔心,可墨家這幾年的宣傳甚囂塵上,平等、君民、立法之類的說辭在市井間整日流傳,正是心腹大患。

既說田午逃亡,敗局已定,那麽還不如趕緊和田和議和,禪讓一下,肉還是爛在鍋裏,怎麽說也是田氏一族,總好過被民眾制約。

再打幾日,民眾被那些隱藏的墨家組織的更為嚴密、更為肆無忌憚、宣傳的東西更多,那可是要出大事的啊。

另一謀士也添了一把火道:“公子,不說商丘事,你想想這一次齊墨之戰起於何處?”

“起於費國。起於費國國人暴動,推選新君、制法以束。墨家便說,這是大義,是要支持的。”

“萬一……您和君上鷸蚌相爭,都已無力,藏於市井的墨家振臂一呼,將剛剛攻打城墻的民眾組織起來,逼您立法束權……鞔之適大軍就在贏邑,到時候他說這是合乎天志和大義的,您不同意就出兵臨淄幫您同意……”

田剡渾身抖了一個激靈,這種可能不是沒有,尤其是有費國之變這個前科,墨家做事確實講道理,但他們講的道理和諸侯的道理可不一樣。

真要是臨淄民眾暴亂要求約法,那墨家出兵可就不違背“非攻”,而是以“民為神主”的天志為更高準則了。

旁邊的謀士道:“公子,如今就要趁此機會,即刻與君上講和,讓其禪讓。然後收攏君上和您手中的兵力,合二為一,控制臨淄局面,不要被墨家煽動民眾暴亂,更不可給墨家以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