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少謀無斷

此時尚無後世淮陰侯經典的井陘之戰背水列陣大獲全勝的正面經典,可反面教材卻是不少。

比如當年邲之戰的荀林父,背靠大河,面對楚軍的反擊,荀林父擔心背水被殲,命令中軍渡河,“先濟者賞”,結果前有大河上的船只,後有楚人的追兵,晉軍爭渡,以至於“舟中之指可掬”。

戰爭除了依靠天才,也依靠不斷的總結經驗,譬如此時,自然不會有人如演義中的徐晃一般非要學淮陰侯背水列陣欲立大功,但卻會在選擇背水一戰的時候想到荀林父“先濟有賞”的負面經驗。

平陰大夫所能吸取到的經驗,就是如果要背水列陣,一定要把船都鑿沉、更不要琢磨修築浮橋之類。

那謀士的建議,無疑是正確的。

如《九地》所言,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

如今墨家主力所處重地,顯然後勤不濟,突入速度太快,這其實按照對陣來說這是犯了兵家大忌。

但是現在齊軍進退不能,野戰不可能獲勝,後退的話又跑不過義師,實際上齊軍已經陷入了死地。

既入死地,便要向死而生,將墨家義師所處重地的這個條件無限放大,才是唯一可能獲勝的辦法。

平陰大夫也明白,如果只身逃走,自己必要被殺。而如果大軍混亂,自己先跑,又未必跑得過墨家的騎兵,到時候也是死路一條。

與其這樣,還倒真不如背水列陣,讓士兵不得已則鬥。

只要能夠撐個幾日,每過一日,勝利的天平就向齊國這邊傾斜一點。

他自認自己野戰指揮臨機應變不如在潡水一戰成名的適,因而也就不想去考慮什麽側翼反擊之類的事,只能選擇死守,戰車之類的東西都可以用作防禦的營壘而不要想著用戰車沖陣。

戰車施展需要極大的空間,一旦施展不好,那麽戰車出擊的地方就可能成為墨家攻破防禦的方向。

於是平陰大夫在圖上略微一點,說道:“如此,明日一早,出營行軍,至南濟水列陣。”

“陣如新月,中軍凸而兩翼彎。背後為濟水。”

“戰車全部作為營壘,所有船只一律焚毀。”

“今夜再令人疾馳傳書,務令成陽、廩丘、谷、阿、歷下之兵來援,就說我已經拖住了墨家義師主力,只要大軍合圍,便可大勝。”

……

次日一早,雙方都早早吃過了早飯。

天氣正好,斥候和偵察的騎兵各自出擊,互相靠近對方的軍陣,意圖進行騷擾以延緩整軍集結的速度。

很快,齊國軍陣的移動方向就傳到了墨家這邊,意圖很是明顯,齊國是想要背水結陣。

待大軍逐漸接近後,適和義師中的主要軍官都爬到一座小山上,用千裏鏡觀察齊軍的動向,看到齊國營地內正在將戰車當做營壘,適不禁搖頭莞爾。

六指看過後,說道:“這平陰大夫要學烏龜呢。靠著河,這是怕我們突襲側翼?想在河邊拖到援軍抵達?”

周圍的軍官回應道:“應是如此。孫武子言,置之死地然後生,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

“他們是將士卒置於死地。實際上,我們也處在死地,一旦久攻不下,各路大夫援軍前來,到時候便要被動。”

適自然想到了後世淮陰侯的背水一戰,卻笑道:“兵者,正奇相繼。齊軍想要置之死地而後生,但卻只想到了置之死地而後生,卻沒想到一旦在死地戰敗,那就是無路可逃。”

後世井陘之戰,韓信用兵正是正奇相和,背水一戰只是為了組織防禦,最終決勝的是那支偷襲了趙軍大營的奇兵,導致了趙軍心理的兩次崩潰,獲取了最終的勝利。

如今面對著平陰大夫背水列陣,適不以為意,笑道:“士要有必死之心,方能死戰。若是咱們義師好築京觀,那齊軍可能會各個死戰。”

“今日他們背水一戰不能成功的結果,早在當年援最之戰就已經注定。援最之戰,齊軍大敗,咱們俘獲了不少齊人,一番教育之後又都放了回去。如今從各方面傳來的消息,援最之戰的齊人不少,也多在軍中講述。”

“所以我說,規矩,宣義,這些看似不是士卒的力量,有時候可以抵得上數萬大軍。”

手指輕指了一下齊軍正在忙碌的營地,又笑道:“平陰大夫有謀而無斷。能夠想到背水列陣的戰術,這證明其有謀。”

“不管是他因為覺得打不過咱們,還是真的想到了死守待援將我們處在重地的劣勢放大……既然選擇了背水列陣,足見其有謀。”

“可是……”

他忍不住大笑道:“可他明知道打不過咱們,或者想到死守,那麽三日前齊軍開始後撤的時候,他如果做這個決定,就在原地修築營壘死守待援,我是要稱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