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時機(第2/2頁)

適指著此時齊軍鉛模的位置道:“四日後,齊人得到我們出兵成陽的消息,他們就算後撤,你們算算需要多久可以抵達梁父?”

幾人均道:“後撤不是潰逃,以齊人現在的行進速度,最快也需要十五日能夠抵達梁父。”

適笑著點了點齊軍兵模的東面道:“若取東面退走,那裏是沂蒙山。山高水急,猛獸成群,城邑又少,數萬大軍不可能走沂蒙山。就算他們走,建陵、巨陽方向的公造冶也可以威脅他們,使得他們不戰而敗。”

“不過,走沂蒙山退回臨淄之事,基本不可能,也便不用考慮。”

沂蒙山雖不是什麽名山大川,可曾經作為齊越之間的天然邊境,那裏修築了長城,但是山區中道路很少,城邑稀缺,數萬人走沂蒙山退回臨淄,只怕走著走著回到臨淄就要少一般人。

適不怕臨淄軍團頭堅如鐵,一心紮入武城,反而在擔心臨淄軍團退走,所以才在等這個機會。

太早,臨淄軍團得到墨家出兵成陽的消息後,可以選擇後退和平陰軍團會和,最多棄軍保帥,扔掉梁父大夫的那兩萬援軍。

太晚,平陰大夫那邊可能和魏韓聯軍完成會和,導致成陽成為一場攻堅戰。雖然這是之前考慮的計劃,但既然變更了策略準備野戰殲滅齊平陰軍團,那麽這個時間的把握就要極為精準。

要考慮到道路狀況、天氣、沿途補給、敵我雙方的行軍速度等等諸多問題,才能夠確定最佳的時間。

適又將竹竿指向了平陰、成陽、大野澤方向,年輕參謀軍官立刻將四日後平陰大夫可能所在的位置標注好。

適指著那裏道:“最壞的情況,平陰大夫轉身逃走,逃回平陰。等到臨淄軍團會和,那樣的話,我們仍舊有十天左右的時間,攻破平陰,全殲平陰大夫。”

“若是順利的話,我們可以在濟水流域野戰殲滅,那樣的話,留給我們的時間也就更多了。”

“平陰軍團若是在濟水被殲,平陰就是一座空城,一日可破。我們甚至還可以修整三五日,再去迎擊退回的臨淄軍團。”

“當然,如果臨淄軍團一心紮入武城,不管後路被斷的可能,那更好。平陰一破,到臨淄無險可守,一馬平川。我們要是願意,可以看看當年晏嬰所說的那座‘揮汗如雨’的城邑,到底是什麽模樣。”

適這一番充滿自信的話語,引來眾人的哄笑,在場的人中,有半數以前是貴族士人出身,去過臨淄;也有半數都是泗上本地人,基本沒有什麽機會出去看看,若不是墨家他們現在可能還在貴族的封地上求生,斷不可能有執掌萬千人的機會。

平陰是齊國臨淄之前的最後一道重要城邑,也是齊國長城的支撐點,當年三晉伐齊攻到平陰,齊侯便要請降。

平陰之外,沿著濟水的城邑,沒有一座可以堅實防禦的大城,這一點遍布在齊國的墨者和斥候早已經查探清楚。

最壞的情況,平陰大夫轉進如風、追之不及,退回平陰,那麽墨家依舊有十天的時間可以攻城。平陰城的城防情況,墨家了如指掌,參謀們早已經制定了七八種攻城的路線,加上配備的工兵和炮兵,而且城中亦有一些墨者,必要的時候也可以作為內應。

平陰到梁父,也就是後世北京城豐台到通州的距離,梁父被切斷,臨淄軍團想退回臨淄,那就只能走泰萊山區,那更是自尋死路。

到時候,戰不戰的主動權在墨家手中。

不戰可以走,戰的話齊國為了撤退必然主動進攻。

適又將竹竿點向了成陽方向道:“從斥候、細作的消息來看,成陽方向有一萬魏軍、一萬韓軍,都不是善戰之師,並無武卒。我們在濟水尋機的時候,只需要一支疑兵,他們就不敢出來。”

然後他又向上挪了挪,指向了四日後平陰大夫可能行軍的位置道:“屆時,平陰大夫在薛陵、範之間。他要退回平陰,也需要時間,而且我們是佯攻成陽,大軍沿大野澤繞開成陽直插阿邑,給他退回平陰的時間更少;他要去成陽也需要時間,正好在平陰與成陽之間,我們便有機會在他猶豫的時候,尋機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