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趙為之趙(中)(第2/3頁)

不只是高柳調不動,別處的也一樣,否則公子朝憑什麽反叛?

現在趙侯想的,是一旦答應了民眾這些事,等於是壞了規矩。

墨家有墨家的規矩,如今天下諸侯有現在的規矩,這兩個規矩完全不同。

借了民眾的糧食馬匹要還,這是墨家的規矩。

拿走民眾的糧食馬匹不需要還,這是如今天下諸侯的規矩。

這個規矩一旦打破,將來會不會產生什麽不可預測的後果?會不會如同潰堤一樣迅速擴大,從物質利益的訴求,變為政治訴求?

公仲連不是不明白趙侯的擔心,但是他有自己的考量,於是再次說道:“君上,我說,唇亡齒寒與遠交近攻,這是您需要不斷變換的政策。我以為您現在明白了,可您現在似乎並沒有明白。”

“墨家之義,您不能用,禍亂天下,使得天下無禮而革新規矩。”

“魏韓之兵,您不能不防,一旦公子朝上位,必割邯鄲以賄魏,您也只能選擇出逃。”

“現在,您到底是要為二十年後墨家之義禍亂天下而擔心呢?還是應該擔心魏韓之兵支持公子朝而驅逐您呢?”

“如今墨家的道義傳於天下,周天子尚且沒有發聲反對,您難道要做天下第一個反對的人嗎?您若反對,可能魏擊當即就會表示支持,楚王當日便會飲酒相慶。您以為現在的墨家,還是當年不過千人服役的墨家嗎?”

“現在時代已經變了,您還用晉陽之策來守邯鄲,這是守不住的。您還要用武王周公之禮來並天下,那是並不了的!”

“我再三告訴您,您要兼並天下,便要做趙民的君,而不是趙氏的君。”

“您知道,為什麽之前我得到消息,魏韓出兵我不以為意;中山叛魏,我不以為意;公子朝起兵我不以為意?為什麽今日您說的這些事,我卻拖著殘病之軀來勸說您嗎?”

趙侯搖搖頭道:“我以為您是覺得這如同當年晉陽一般,縱然看似大軍壓境危若累卵,可最終會雲開霧散……”

公仲連笑著搖頭道:“並不是。”

“當我聽到公子朝起兵、魏韓出兵的消息後,我想的,是天帝庇護趙氏,趙國將在您手中興起!”

趙侯思索一陣,說道:“您說的,難道是《昭公四年》之事,正所謂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所謂,多難興邦?”

公仲連喜道:“君上聰慧,正是多難興邦之意。”

“公子朝反叛,貴胄多有歸於公子朝者。這些貴族的封地,屬於趙國,但您難道可以管轄嗎?”

趙侯搖頭,公仲連又道:“可如果擊敗了他們,您派遣如魏鄴之西門豹、西河之吳起這樣非是貴胄的人作為官吏治理,您發給他們錢財作為俸祿,讓他們執行您的意志,收繳那裏的稅賦交到國都的府庫中。那麽,那裏的土地是您可以管轄的啊。”

“您現在所擁有的,不過是邯鄲、中牟、晉陽等地。可是,一旦公子朝之亂平息,您將擁有整個太行之險、代郡之烈。到時候,您所能夠征用的士卒、糧食,收繳的賦稅、布匹,是現在的十倍百倍之多。”

“集權於君,必有變革。”

“魏李悝變法,有文侯之智慧,吳起、田子方、段幹木、西門豹、北門可之賢,如星閃爍,方始推行。”

“秦勝綽變革,邀占西河之吳起入秦,貴胄不安,秦國內亂在即。”

“楚王變法,請墨者練新軍、城鄢郢,乃至屈宜咎叛逃,王子定又得七城……”

“看上去,秦楚都在虛弱,可是一旦變法完成,他們都會擁有不下於文侯之魏的力量。因而,昔年便說,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這正是多難興邦。”

“現在趙國看似內憂外患,但是這些內憂外患都集中在一處,只要處置得當,便是趙國變法之時!”

“屆時,您有軍權,削弱了公子朝一系的貴胄,收回了他們的封地,又有什麽可以阻擋您呢?”

“不變法,趙氏的基業就不能保。您以為秦、楚正亂,可他們亂局之後卻是在變法,一旦成功,那麽趙氏又憑什麽和他們爭奪天下呢?”

“現在,貴胄已經很多反對您了,您這時候還不以庶民的保護者自居,您在等什麽?等那些野心勃勃之輩、等墨家那些善於煽動之人去做這個庶民的保護者嗎?”

“現在,正是您依靠邯鄲、中牟、士人、庶農、工商,來對抗貴胄、舊族的時候。您要做趙民的君,不要做趙氏的侯。”

“土地分給了民眾,民眾把賦稅交於邦國,邦國是誰的?還不是您的?”

“您現在,是用封君的心,去做一國之君。封君在意自己封地上的民眾把錢交給自己還是邦國,而您作為國君為什麽還要考慮這個?您就是國!國就是您!用封君之心來做趙侯,這難道可以做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