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課本(第2/3頁)

西門豹於親近人之前便念了兩句詩,道:“苟利於萬民,豈意身前身後名”?

作為親歷者的西門豹也覺得,墨家的改動頗有些意思。

原本他的話,重點是突出民眾愚昧、短視,自己比民眾多看了一百年。

可經墨家這麽一改,一個為利天下不懼身前身後名的賢人,躍然於紙上。

西門豹對於這樣的改動,很是喜歡,但是也明白墨家這樣做的用意:這就是無孔不入地再宣傳墨家的義:為萬民之利為上。

這課本都是從小時候開始學的,長大後學過這些東西的孩子,腦子裏關於“義”、關於“天下”的那一套學說,全然都是墨家自小灌輸的內容。

實際上民眾比西門豹之前所預想的,要更明白誰對他們有利,治理了河伯、挖掘了漳河水渠之後的五年,加上後來邯鄲開始冶鐵鐵器,民眾有了鐵器之利配合上漳河溝渠的灌溉,使得鄴地成為魏國重要的糧食產區,當地的百姓也多贊頌西門豹的義舉。

而且,傳頌的細節,完全都是墨家課本中的這些內容,在誇贊西門豹的同時,又宣傳了墨家關於“善惡”、“義與不義”、“賢與不賢”的價值觀。

這一點讓西門豹頗為驚嘆於墨家的宣傳能力,實在是各國的小司寇所不能比的。

西門豹之前和墨家的關系其實不錯。

鄴地位置重要,正是大邑,有墨家在這邊的據點,多講道義,若不然自己的庶子西門彘也不會和墨家走的那麽近。

墨家也派人來過鄴城,專門拜訪西門豹,交流治水和挖掘溝渠灌溉的經驗,傳播了先進的耕種技術,也帶來了許多新奇的谷物。

西門豹聽說,當初來這裏觀摩溝渠治理的一些人,如今已經到了蜀國,在那裏完成修築了都江堰,也不知道在這裏學到的東西用沒用得上。

再後來墨家的人派人千裏迢迢,給鄴地送來了幾車名為“土水泥”的東西,在漳河的灌溉溝渠附近給西門豹立了一個水泥像,立像之初萬民歡騰。

西門豹倒是也問過來到鄴城的墨家人物,因為他聽說泗上的灌溉系統做的也很好,便問墨家是怎麽做到的。

墨家便交流了經驗,西門豹聽後默然無語:墨家強大的宣傳能力和組織能力,給民眾講清楚了利弊,又通過規劃使得民眾自發上陣,用了十五年的時間完成了泗上龐大的運輸和灌溉體系。

墨家的辦法雖好,可西門豹清楚,沒有墨家的宣傳鼓動和組織能力,照著學只能是用墨家課本上的那個詞來形容:邯鄲學步、東施效顰、削足適履。

他今日有心情看看庶子看的這些書,倒不是在懷念和墨家這幾年的交情,而是在等待一件事,一件他確信會發生的“家事”。

正當他看完了那篇《西門豹治鄴》而翻到下一頁準備看看這篇名為《九州南北與東西》的課文時,身後傳來了一陣腳步聲和一聲略帶幾分怒氣的叫聲。

“父親!”

西門豹回過頭,看到庶子西門彘正行禮,笑道:“你果然來了。”

西門彘今年不過十六七歲,正是激進熱情的年紀,穿一身貴族的寬大華服,腰間亦佩玉。

見父親這麽一問,西門彘卻不驚奇,反問道:“父親,難道您真的要起兵去攻打邯鄲嗎?這是不義之事,民眾不能得利而死傷遍野,您一定要這樣做嗎?”

西門豹所等待要處理的家事便是這一件,聽到庶子發問,西門豹大笑道:“義與不義,又怎麽說?難道公子章就義、公子朝就不義?你學於市井,難道那些墨家的人就是這麽教你的嗎?”

西門彘卻不懼怕,正色道:“進步的、有利於民眾的、有利於天下的,那就是義。反動的,不利於民眾的,不利於天下的,那就是不義。”

“非是公子章義而公子朝不義,而是公子章若執政,有變革之心,順應天下大勢而動,變革土地、尚賢為任,這便是進步。公子朝勾連落後的胡人,繼續分封而不動土地所有,任命官員以血緣為近,這就是反動!”

“您現在去幫助公子朝,那就是反動,就是不義。難道,您忘記了當年為您立像的時候,萬民歡騰的場景嗎?為什麽?還不是因為您所做的一切,於民有利?請您不要再錯下去了!”

進步與反動這樣的詞匯,也是出於墨家的一些言論,一聽這話,其實便能知道這人和墨家肯定是牽扯不斷的關系,真到寧可錯殺一萬的時候,開口說出這樣詞匯的人,抓起來殺頭準沒錯。

西門豹聽了兒子的話,放聲大笑,反問道:“這就是你學來的東西?你啊你,還是太年輕!”

笑聲中,西門豹也暗暗贊嘆,不是贊嘆自己剛說完幼稚的兒子,而是贊嘆墨家的宣義部,贊嘆墨家的那幾個掌舵之人,心道只怕這言論又是那鞔之適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