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謀劃(第2/3頁)

除了對現實的判斷,適也回憶了歷史。歷史上趙國公子之亂,魏國圍困了邯鄲,但是沒打下來,錯估了邯鄲的防禦。

而現在,墨家這些年的謀劃,讓魏國比歷史上還要急躁,這一次必然會傾盡全力來解決趙國的事。再不解決,秦國有吳起、楚國有墨家幫忙,魏國可真是要被四面圍住了。

按吳起當年的謀劃,魏國應該繼續壓迫秦國,若是能夠擁有渭河平原,那麽魏國就有一個穩固的後方。

當時魏國有文化優勢,西河學派全面碾壓文化落後的秦國,人才雲集。

當時魏國有制度優勢,西河變革大量的秦人逃亡到魏國來安身。

當時魏國也有軍事優勢,只要魏侯能夠信任吳起,同意墨家提出的中原弭兵借助墨家的力量維系中原的均衡,把秦國排斥在中原弭兵條約之外,事情大有可為。

適不知道現在的局面魏擊有沒有後悔,但現在就算後悔魏國也沒機會再實行這個政策了。

西河學派的文化優勢被叛墨抵消,制度優勢被勝綽的變革抵消,軍事優勢也就剩下了武卒,可編練武卒的吳起去了秦國,到頭來三個優勢全無,就算後悔也不行了。

前幾年為了遏制趙國插足中原,和趙國發生了不少的矛盾,又借助趙侯兄終弟及各有子嗣的事明著插手趙國的內政,這是擺明了要一條路走到黑:解決趙國問題,做三晉老大,在中原擴張。

這是整體的路線問題,不是一拍腦袋就決定的,這十年魏國一直在沿著這個路數走,魏擊必然有自己的戰略判斷和構想。

這樣魏國就不能一拍腦袋不去管趙國的事,而是放棄持續了十年的戰略規劃先進攻泗上。

這一點判斷適言明之後,眾人也都認可,禽滑厘便道:“如此一來,費國的事,其實解決的根源在邯鄲、中牟。胡非子那邊做的好,費國這邊咱們就能控制局面。那邊做的不好,局面就會很難看。”

適表示同意,又道:“所以我一直說,費國的事不是費國的事。要解決,要在趙國解決,而不是在費國解決。”

“費國的那些貴族,義師兩個師就能摧枯拉朽。算上齊國出兵,千乘五萬之眾頂天了。一波擊潰,集結七個師迅速北上破齊長城,三個月可以解決。”

“因而,隨便費國怎麽爭論,咱們只需要先看著,看著將來民眾選擇這樣變革的時候,會有什麽樣的人跳出來,會有什麽經驗可以學習。”

“胡非子在邯鄲搞得好,守得住。屈將能夠選擇合適的時機南下,幫著公子章平定趙國內亂。那麽魏趙決裂就是必然,魏國就算想幹涉泗上,也需要幾年的時間。幾年的時間,足夠我們填補越國南下之後的空缺,整合泗上的全部力量了。”

之前派遣胡非子北上邯鄲,大體的路線已經定了下來。畢竟千裏之外,墨家在泗上只定戰略,具體的操作還得靠那邊的人,總不可能靠快馬遙控指揮,那要貽誤戰機。

此事既已敲定,認定了費國的事要在邯鄲解決,眾人便合力起草了給胡非子的一封信,正式向胡非子公布戰略。

即:一旦趙國公子之爭起,魏國很可能派大軍幹涉,胡非子要組織人手依靠墨家的守城術守住邯鄲。

公子章內憂外患,公子朝又有部分趙國貴族支持,魏國這幾年變革之下軍事力量提升很大,必然極為艱難。

要在公子章最艱難的時候,在高柳那邊的墨家暫時解決掉草原上的騷擾,迅速南下,幫著公子章解決掉內有外患,乘人之危問公子章要戰利品——只要被解決的那部分支持公子朝的貴族手下的奴隸和童仆,不取趙國的一絲土地,築城雲中、九原,武裝殖民尚且在胡人手中的河套地。

這一點其實也是包藏禍心,一旦墨家在河套、九原、雲中等地武裝殖民,等於是趙國北上的路被鎖死,趙國能夠選擇的也就只能是在中原殺出重圍,這無疑等於加劇了三晉內部的矛盾。

一旦公子章在無可奈何情急之下,同意了墨家絕對不過分的要求,那麽就等同於魏趙和解在今後絕無可能,趙國除了在中原找出路別無他法:被墨家染過的、尤其是原本文化空白的土地,不可能再收回去了,北上無果,若再不求中原,等同於趙國放棄了大國爭雄之心。

魏國對三晉同盟的底線,是趙國不幹涉中原。而一旦趙國公子之亂結束,趙國對三晉同盟的底線,就只能是三家合力在中原分利。

兩家的底線矛盾,完全不可調和,這樣就徹底廢掉了戰國初年最可怕的三晉同盟,墨家在泗上的局面就好看的多。一旦魏趙徹底翻臉、雲中九原的武裝殖民成功,墨家就可以著手解決宋國的事。

只要宋國的事解決了,楚王再一死楚國守舊派和變法派內亂墨家借機動亂天下,屆時縱然天下諸侯幹涉也不用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