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大局(第2/2頁)

看過內容後,禽滑厘問道:“適,你怎麽看?”

適盤算了一下楚王大約還能活多久,搖頭笑道:“王公貴族,都不可靠,信不過他們。當年的事,在楚王絕境之前,他便反悔了弭兵之約,後來吳起破了大梁城這才急沖沖來求咱們。”

“楚王現在說的‘深明大義’,一旦權勢穩固國內平定,他轉手就要對付我們。”

“不過總歸來說,若以大義而論,迅速破城也能讓民眾少受兵戈之苦,咱們自己的義師是要以利天下為先的,講究的是墨家的全部大義。而費、薛等國的義師則終究現在只講非攻。所以咱們的人去,也不是不行。”

禽滑厘點頭道:“我正是這樣想的。正是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若是楚王權勢日高,他也會想著驅逐墨者。畢竟在楚國的墨者只知有巨子、不知有楚王,即便出仕墨家的規矩也大於楚國的國法。”

墨家在楚國謀劃了多年,從在南陽開始開辦冶鐵、幫著楚王進行變革、提供貸款之類算起,這些年墨家在楚國滲透的已經很深,但想要搞大事還需要一個契機。

這個契機在墨家高層之中算是有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楚王的死。

楚王若是能夠早死,這一次墨家便可以大規模援助楚國,將楚王和貴族的矛盾激烈化。

楚王若是還能活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麽就不能幫楚王太多,否則楚王握緊了權力收拾了貴族,轉身就要來對付墨家,這都是明擺著的事。

適知道歷史上楚王病死吳起的臨死反擊之計,可能會有些變動,但至少楚王不太可能在五年之內死,所以還需要再等等。

至少……也要等到楚王傳出得病之類的消息後,才能考慮在楚國的行動。

既禽滑厘和適都決定部分出兵,眾人也都同意,大方向就算是定了下來,具體細節如何打、出多少力,那就是之後要再完善的。

禽滑厘既然先說了楚國的事,可見楚國這邊被他認為是牽制魏國的最重要的力量。

公造冶也這樣想,便道:“如今費國的事,可以確定楚國不會出兵幹涉,甚至不會發表什麽不當的言論。至少在陳蔡平定之前不會這樣。”

適點頭道:“這便是借勢。當年吳起破大梁,借用了我們的火藥破城之術,直接導致了王子定入陳。當年鋪下的勢,現在便可以借。”

“以數百工兵和炮兵,換來楚國的絕對不幹涉,這數百人相當於五個師的力量,否則王子定不入陳,十年前不曾謀劃,今日便要準備五個師來防備楚國。”

公造冶頗為佩服地點點頭,十余年前適開始做的謀劃,現在才顯出效果。

十余年前在巴蜀如今擋住了秦國南下漢中、十余年前在吳地的活動如今迫使越王不得不想著盡快離開淮北退回江南、而當年修大梁城的圖紙暗暗送給吳起導致的陳蔡之地比歷史上反叛楚國局面更加嚴重現在可以借勢獲得一個盟友。

佩服之余,公造冶道:“如今,楚人不會幹涉、秦人有求於我們,現在就要看三晉和齊了。趙侯已死,趙國必會大亂,我只怕楚國這邊攻的太急、吳起入秦等事,導致魏擊不幹涉趙國選擇和解,繼續維持三晉同盟。”

適搖頭道:“沒有這種可能。魏國想和解,趙國想嗎?想和解繼續保持三晉同盟,魏國需要作出一個姿態,最起碼在中原之地的擴張,不能防備趙國,這樣才能讓趙國放心。”

“趙國有飛地在頓丘。緊挨著衛國濮陽。東臨齊國,又在中原。魏國想要維持三晉同盟,可以,但要允許趙國在中原擴張,親兄弟明算賬,在中原的擴張三家平分,這怎麽可能?”

“魏國會允許趙國插手中原嗎?不會的話,憑什麽魏楚打仗,趙國出兵?幫著魏國打了半天,分利益的時候一腳把趙國踢開。楚國和魏國打,總不能繞過魏國去打趙國吧?所以說,魏趙之間,和不了。”

“吳起入秦、楚國擊陳……你想的或許魏擊會放下三晉矛盾,維持霸權。可問題在於趙國在中原難以立足,對魏國來說最好的選擇,是……幹涉趙國內政,扶植親魏政權,以確保北部安平無事,才能抽調力量對抗楚國、秦國。”

“所以呀,楚國擊陳、吳起入秦,我覺得不會讓三晉和好,只會讓魏擊心急幹涉趙國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