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不謀而合(第2/3頁)

想到屈將剛才說的“借天下之勢”的說法,不由想到了當年在泗上墨家利用貴族矛盾的那些事,心想這八成又是出自適的手筆。

索盧參的身份在這,如今墨家不少老一輩的人物凋零,在去年泗上的同義會上,擴展了委員會的人數,索盧參不在場依舊被選為委員。

但即便如此,有些東西他還不能問,問了屈將也不會回答,除非他回到泗上之後才行。

這是規矩。即便屈將明白這個西行萬裏歸來的人物,不可能背叛值得信任,但是規矩就是規矩。

如今天下的局勢,已經和索盧參走的時候大為不同,這幾天雖然在山上等待,但是庶俘羋等人經常看墨家內部的報,索盧參也就能夠從一些山村出身的年輕人那裏,知曉了天下的局勢。

這些年輕人,若無墨家的出現,可能此時還在村社種植公田,所知的只是百裏之內的事,但現在卻可以從他們的嘴裏,聽他們用一種不屑的語氣品評那些諸侯貴族天子君王。

天下的變化,簡而言之,田氏代齊已成。

從“利民官”這個不倫不類的稱號,經過賄賂魏侯、與魏結盟等事,在魏侯的幫助下,獲得了周天子的許可,成為了正式的齊侯。

姜太公一脈只剩下一座海邊之城延續祭祀。

韓魏吞並了部分鄭國的土地,魏韓暫時還能被鄭國的屍體養肥而又不至於反目。

楚國一分兩半,楚王無可奈何,只能任憑陳地歸屬於弟弟,又無力征討。

越國奄奄一息,正準備徹底退回到淮河以南,在北方實在撐不下去了,墨家又駐軍又滲透,越王那一戰之後心氣全無,吳越舊地吳人貴族蠢蠢欲動,越王已經徹底放棄了中原稱霸的雄心。

魏國的局面比起當年更好。

趙侯有病,在山上索盧參也聽說了闕與君和胡人交易的事,更知道那些墨家內部流傳的關於趙國內亂可能的“謠言”。

在聽了屈將說借勢的話,這些年的閱歷見識、東西萬裏的那些陰謀計略、貴族鬥爭等等,讓他很快猜測到了這借勢大約是怎麽回事。

墨家缺人,尤其缺奴隸、農奴。

趙國貴族奴隸多、農奴多。

直接毀掉貴族制度,墨家在趙國沒有這個能力。

那麽想要要人,那就得拉一派打一派。

一些貴族若是“謀反”、“叛亂”,那麽就能從他們的封地裏弄出來奴隸和農奴,遷徙到邊境。

而想要讓這些人遷徙到邊境,而不是被勝利的貴族瓜分,就需要“勝利”的貴族欠墨者一份情,或者說是墨家參與到其中,參與勝利後的利益分配,才有這種可能。

換而言之,墨家想要在北境發展,那就必須幹涉趙國內政,依靠貴族矛盾,要來墨家在北方急需的人口。

再一想,索盧參覺得這問題就很明顯了。

趙侯一旦死了,他的兒子想要即位,除了叛亂別無他法,而且可能還要拉到魏國齊國的支持,就像是當年楚國的王子定分裂事件一樣。

闕與君是公子朝一派的,這時候把闕與君捅出去,讓貴族的矛盾明面化,讓魏國早點涉足到趙國的內政公子之爭中,也讓局勢變得更加對公子章不利,才能夠謀求最大的利益。

雪中送炭,錦上添花,所能換取的利益是不同的。

魏侯剛剛幫著田氏弄了個正式的名分,韓國一直是魏國跟班,楚國還在舔舐傷口,想來這一場趙國的公子之亂一定會引動各國。

公子章需要支持,尤其需要墨家的支持,因為索盧參聽說,趙國在邯鄲的鐵礦也是墨家在經營,和公子章分成,需要商人和手工業作坊主都和公子章有來往。

索盧參不知道公子章身邊有秘密墨者的事。

但是略微分析了一下局勢,便確信墨家這一次會站在公子章這邊。

因為雖然看上去墨家可以隨便下注,公子章、公子朝都會拉攏,但是墨家注定只能選擇公子章。

一則公子章即位有趙國國人的支持和部分趙烈侯時代的貴族支持,以至於如今的趙侯根本不敢明著將侯位傳給兒子。

得位正,那就不需要外國的幹涉。魏國想要涉足趙國的內政,就不可能去支持一個得位很正的公子,那等於養虎,所以只能支持公子朝。

公子朝想要搞事,需要人支持,但是這種事墨家不便參與,而且論出兵的話還是魏韓更近也更容易出兵,魏韓的功勞更大,分餅的時候話語權就大,到時候借助外部力量壓制墨家秋後算賬變卦也有可能。

所以,公子章就是最好的墨家幹涉趙國內政的人選:他若即位,公子朝若叛亂,那麽趙國的局勢必然不穩,需要的是守城,以防止被魏國幹涉軍攻破都城讓公子朝上位。

墨家擅長守城,支持公子章是專業對口,而且不需要出動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