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八章 政行百裏謀萬域(十一)(第2/3頁)

既要政變,竟然還先要找什麽理由,簡直可笑,殊不知理由是政變之後才找的,先找理由豈不是讓政敵有所察覺?

正在這時,有一名墨者沖著他喊道:“翳,出來!”

越王翳早已習慣了墨家看守這樣的稱呼,毫無禮貌,毫無禮儀,可事情已然如此,他也只能接受。

幾個人看押著他,來到了一間屋內,越王翳看了看人,心中一動,對面的幾個人除了適之外,還有幾名墨家的高層人物,他孩童時曾在公尚過遊越的時候見過兩個。

自己的大軍覆滅,被俘之人全部都被押送到了滕城,每日倒是有吃有喝,就是一些人需要勞動。

除了勞動之外,那些徒卒出身的越人每隔幾天就要聽墨家宣義部的宣傳,越王翳也不清楚都講了些什麽。

他擡起頭,看到適正坐在對面,問道:“今日何事?”

適淡然道:“越國政變內亂,貴族相爭,公子諸咎逃亡,公叔豫自立。越國大有戰亂之險,百姓免不得要遭兵禍,這是墨家所不願意看到的。”

“如今能夠穩定越國局勢的,只有你了。這是為了越國的百姓不再死傷,也是為了能夠利越國萬民。”

“經墨家集義相商,問你是否願意為了利越國百姓萬民,重做越王?”

這正是天上掉餡餅之事,越王翳幾乎沒有反應過來,等到明白過來適不是開玩笑,連忙點頭。

現在這種情況,自己的弟弟上位,第一件事就是要和墨家媾和,恐怕暗地裏會做什麽交易……比如讓墨家鴆殺自己而贖回那些君子,為此可以放棄諸多利益甚至城邑領土,這都是無需考慮的。

可是墨家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讓他復位,越王翳焉能不高興?

適拿出一沓以越語抄寫的條約內容,遞交過去道:“你若真心為了利天下,看看這些,若能答允,剩下的事再商量。”

越王翳接過去略看了幾眼前面的幾頁,驚異於墨家的大方。

這一次墨家只要以沭水為界,越王翳承認自己之前是暴政,承認九國復國墨家代行其政,並且承認泗上非攻同盟,發誓有生之前不會入侵泗上雲雲。

這些內容對越王翳而言,墨家太過大方,以他對於天下的了解,其實打到這個份上,以墨家的實力,大可以聯合魯、齊、楚瓜分了越國。

按照他的理解,百裏之內,分封一個人為貴族,就可以。

可他卻不知道墨家管轄百裏,需要的是一個將近百人的組織,根本不可能采用那種分封的模式,此時管轄的這些範圍已然是極限。

待越王翳看到後面幾頁的時候,臉色微變。

上面說,墨家會釋放越國的士卒和君子,以及越王翳和眾臣貴族。

但在這之前,越王翳需要前往孟渚澤與諸侯會盟,期間的花銷、糧食和消耗,由借款的形式從墨家手中借取。

加上日後贖回的貴族、武器,以及墨家為越王翳復位後安撫眾人所需要的花費等等,全部都需要從墨家手中借款。

以及為了維持越王翳的統治,鎮壓那些借此生事的貴族,墨家會出動兩個旅駐紮瑯琊附近,保護越王翳,並且鎮壓瑯琊的貴族政變。

這一切折合糧食,一共是三百五十萬小石,分三十年還清,其中包含利息,三十年內一共賠付本金和利息折合麥六百萬石。

其中,八十萬石以小麥支付,是越國被俘之人和越王翳的糧食耗費。

剩余的,則是贖買武器、雇傭墨家的工兵和炮兵協助破城奪位、贖買貴族君子、駐紮幫助鎮壓貴族政變的費用等等,墨家並不支付現糧。

也就是說,墨家需要支付的,只有八十萬石糧食,以及一部分被繳獲的武器。

償還方式上,墨家不要糧食,而是要求以銅計價。

勾踐時,計然曾為越國糧食定價,正是:甲貨粟,石七十;乙貨黍,石六十;丙貨赤豆,石五十;丁貨稻粟,石四十;戊貨麥,石三十;已貨大豆,石二十。

這三百五十萬石糧食,墨家以戊貨麥支付,算上利息和本金,合錢一共是一億八千萬錢。

看似多,實則以後世來算,本息一共償付十八萬貫,生產力若在發展千年,以越國如今控制的長江口、淮河、蘇北蘇南一代,十八萬貫可能若幹富戶也出得起。

只是現在,對於越王翳而言,這就是個天文數字。

以每錢半兩算,越國三十年內共需支付墨家銅五百萬斤,折合每年支付十六萬斤銅,相當於每年二百門大炮所耗用的銅。

這是越國根本支付不起的,因為越國的生產力落後,用於商品交換的糧食太少,所以才有一小石粟七十錢的價格。

此時的石,是小石,大約也就二十七八斤,折合於一斤粟米可以換兩三枚錢。

沛縣的個人生產能力與越國完全不同,這糧食和銅的兌換比例也就導致這些錢是越王翳根本不可能還得起的。然而墨家又根本不要糧食,只要銅,如果不接受,那麽就會去和豫接觸,看看他是否願意弭兵消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