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七章 政行百裏謀萬域(十)(第2/2頁)

墨家選了個好時候,魏韓聯軍已經確定在明年攻打大梁城,這種情況下不能再有任何的意外。

潡水一戰,墨家的勢力更大,也展示了足以掰腕子的力量,這時候去招惹墨家、指責墨家禍亂天下,笑的最開心的必是楚國。

而墨家給出了一個好建議:三國一家幹涉還建陽、巨陵,給齊國一定的利益,但又不損害越國的根基。

必要的話,如果越國內部發生了政變,墨家可以提供貸款和武器,幫助越王翳復位,只要越王翳能夠遵守一些“利天下”弭兵的條件。

魏國什麽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去會盟,支持墨家的意見,就可以得到兩個好處。

盟友越國仍在,可以繼續威脅齊國和楚國,不使齊國擴張力量到泗水流域,同時又可以讓田氏領魏國一個人情,畢竟建陽、巨陵是齊侯割讓出去的,但此時卻算是田氏要回來的。

第二個好處就是可以杜絕趙國幹涉齊國,避免趙國把觸角伸到東方。魏韓又可以全力準備對楚一戰。

越國不倒,齊國的後方始終有威脅,對抗魏國就不敢用全力。越國不倒,楚國的東方依舊面臨著威脅。而墨家在泗水流域崛起,暫時魏國又無法染指,那就沒有必要招惹墨家。

唯一受損的,也就是越國需要放棄泗上的霸權,但是不放棄也沒意義,墨家想打還是可以獲勝的。

墨家嘴上說的是小國非攻結盟,實則魏斯很清楚,到時候那些君侯不過傀儡,墨家才是泗上的無冕之君。

他也警惕於墨家擴張的速度,但卻不希望自己做天下貴胄世卿的“殉道者”,拼盡全力撲滅墨家的結果就是被趙、韓、楚、齊、秦瓜分。

在宴會上,魏斯也詢問了墨家使者這次會盟的基調和底線。

墨家使者表示,墨家這一戰是迫不得已,越王翳好戰先攻,墨家只是防禦。而打完之後,又不忍齊越開戰,所以……

聽墨家說完一堆“利天下”非攻的理由後,終於說到了最後的底線。

越國以沭水為界,沭水以西墨家代行其政,十五小國非攻同盟,不攻不取。

越國歸還建陽、巨陵兩城,釋放被俘獲的齊國奴隸。

如果越國內部發生了政變,而越王翳為了“利天下”與“弭兵仁義”接受了各國的條件,那麽墨家願意提供一筆貸款,釋放全部的越人俘虜,越王翳可以用這筆貸款購買墨家的糧食和部分武器,墨家給予後勤支持,各國施壓,迫使政變篡位者讓位,使越王翳復國。其中這筆貸款,由魏韓兩國國君的信譽擔保,償還方式墨家自有條約。

建陽、巨陵以南百裏,沭水以西到魯國東邑重鎮啟陽,仍舊歸越國管轄。

墨家將保證齊、魯、越三國非攻。若齊國攻越,墨家會助越守衛,自建陽、巨陵方向反擊。如越國攻魯,墨家會助魯國防禦啟陽,同時會幫助魯國修築啟陽。如越國攻齊,墨家會威脅越國瑯琊,同時從彭城、邳出兵,切斷邗溝。如齊國攻魯,墨家願意與三晉合力援魯以制齊。

這一切條件,在魏斯聽來其實就可以總結為一利、一威懾。

對魏國的利處是,保有一個基本完整的越國,反正越國在泗上的統治也不得人心,等同於無。越國的根基不亂,就能夠從南面鎖死齊國的擴張方向,有墨家這個攪屎棍,齊國絕無南下發展的可能了。

對魏國的威懾,無非就是……讓魏國放棄諸如聯合越國攻打墨家的想法,若是敢打,墨家立刻就和齊楚聯盟,先攻越國瑯琊,切斷邗溝,斷聯盟一指。斷了邗溝,等同於和楚國齊國一南一北瓜分越國。攻打瑯琊,則意味著越國處在墨家的威脅下,對於合力謀泗上這樣的事,絕不敢出頭,更不敢和魏國會盟合力……魏國大軍沒到,可能墨家就先攻破了瑯琊。

至於害處,魏斯還沒有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