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二章 政行百裏謀萬域(五)(第2/3頁)

“墨翟先生,難道數萬裏之外,真有一些國度其文化不亞諸夏?難道他們真的四年一次列國停戰,而賽車、角力?”

“墨翟先生,難道極北極南之地,真的有日出三月不下、日落三月不出的情形?”

……

一條條的問題,被提出。

有些,是現實的問題。

有些,則是屬於“辯術”的問題,譬如南北的那個問題,其實涉及到空間的相對性,墨子可以解答,而天下能解答的人除了墨家也有不少,屍子、列子其實都能從辯術上解答這個問題。

而墨子關注的,或者說希望天下人關注的,並不是這些辯術的問題,而是那些現實的問題。

墨子想到了當年適剛加入墨家不久,弄出了紙張之後做的第一件事:畫了許多持劍交戰的小人,翻紙而動,那些小人也仿佛活下來了一般。

而那時候,適也沒有只是說類似於“影不徙”之類的辯術,而是說“天志要以驗為先,驗與辯相悖,以驗為準”。

這些年,墨家一直在實踐這些話。

於是墨子待眾人安靜下來後,將這個故事重新講了一遍後道:“很多事,會違背常理。眼睛甚至可能都會騙自己。那日的事,若是紙張不能停下也不能被單張翻看,只怕會有很多人以為那裏面真的有兩個活的小人吧?”

眾人點頭,墨子又道:“所以,有些東西,需要去驗證。”

“適說,萬裏之外卻有那樣的國家,因為他的夫子去過走過。那麽,那些國家就在萬裏之外,到底有沒有,難道就不能去看看嗎?”

“適說,極北之地,日落日出常常數月,正合《湯問》中關於天地日月的解釋。若是真的,至少證明那些解釋可能是對的,而如今天下的一些解釋必然是錯的。”

“這是墨家的辯術可以論證的,天志只有一種,那麽若是一種道理有一處不合‘天志’,那麽這天志必然是錯的。至於合的,只能證明可能對,但如果沒有找出第二種能符合之前全部的解釋之前,那至少也比必然是錯的那些解釋要強。是這樣的道理吧?”

那些人都點頭,一些人卻聽出了別樣的意思,心說難道墨家要組織他們去驗證這件事?

雖說來的時候就有傳聞,可是這些年一直沒有動靜。

現如今能夠組織一場百余人驗證的勢力,除了那幾大諸侯之外,也就只有現如今的墨家有此能力。

人脈、聲望、財富這些缺一不可,可各國諸侯哪有這樣的心思?

此時天下極不太平,能夠各自遊歷甚至來到沛縣的這些遊士,莫不是劍術精通之輩。因為村社間的民眾並不那麽良善,各國的基層控制力基本是空的,經常出現攔路搶劫殺人越貨之類的事情,能夠到處遊歷的必然家境不錯,自小接受了許多知識外,也有劍術教育。

但他們獨自去做這些驗證,那是不可能的,可若是有一個組織能夠將這些人組織起來,即便依舊困難卻未必就做不成。

墨子又道:“過幾日,墨家要派使者前往魏、趙、燕等地。這一次邀你們來,就是想要趁著這個機會,讓你們跟隨出發。到時候除了泗水的事,使者也會說服各國君王,派遣三五人跟隨,以諸夏合力之勢,墨家出錢,驗證此事。”

“你們想要知道,我也想要知道,畢竟一個人的話,需要驗證。既然存在,那就去看看是不是真的!”

“你們若是願意,墨家會資助你們馬匹、錢財、糧食、火槍。並且集訓你們如何使用火槍、如何騎馬這些。”

“到時候,會分為兩隊。”

“一隊跟隨前往燕國的使節,你們出二十人,墨家出十人,一路向北,過朝鮮、肅慎,直至北境。會攜帶棉花絮出的棉衣,以及各種食物,去驗證一件事:極北之地,是不是夏日白晝極長、冬日白晝極短。甚至於,若有余力,繼續向北,是不是可以真的看到不落之日?”

“另一隊,你們出一百三十人,墨家出八十人,有善戰善辯之士帶隊。這八十人中,有醫者、石匠、銅匠、舟匠等,若真的有那樣的國度,他們也可學習一些學識。”

“這一隊經魏至秦,由秦向西,看看極西之地是否有那樣的國度。以三年為限,若三年還沒有任何消息,便可返回。若有,則有你們決定三年之後繼續向西,也可以返回後整理路線,我們墨家再派人去。”

“所需馬匹、錢財、金銀、或者可以沿途交換的貨物,均由墨家出。你們若願意,那現在就要準備了。”

“最多十日,我墨家就要派遣使者前往列國,訴說泗水非攻之事,我看今日便定下來。我先說明,適說極西之地的途中,有千丈之山覆滿積雪、有千裏黃沙饑渴難忍、亦有截殺財物的蠻族部落,所以只能請你們自己決定。若是願意,那最好。若不願意,我墨家也會派人前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