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零章 政行百裏謀萬域(三)(第2/2頁)

庶輕王在被人擡著知道自己抓了越王翳後,就大約猜到自己會被招入軍校,他也早早考慮過。

今日適這麽一說,他急忙道:“適,我不太想去。”

適一怔,庶輕王哎呦一聲又道:“我覺得自己年歲大了,學東西慢……”

說完這個,又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我也喜歡家裏的日子了。都說墨者要利天下,這個我一直沒變,可你當初也說,歸鄉也算是利天下。”

“如今我有妻子兒女,當初想著要達樂土,打仗也是為了將來不打仗。當初若是一直在軍中,也就罷了,可後來歸了鄉,有些牽掛,終究還是想要回家的。”

庶輕王回憶著許多年前,自己一腔熱血成為了最早的沛縣三百義師的成員,可後來挨不住家裏念叨和妻子的溫柔鄉,歸了鄉。

這一戰是墨家生死存亡之戰,他無論如何都要參加,都要做好,若是以後再有這樣的生死存亡之戰,他也相信只要自己還拿得動矛,便會站出來。

可現在,仗打完了,他真的有些想家了,想村社的生活,想地裏的莊稼,想村社的造紙作坊,也想妻子兒女和家人。

從一開始他加入義師,所為的就是墨家所言的樂土。那時候他眼中的樂土,只是自己的日子過得好起來,過上如樂土中唱的那樣的生活。

雖然後來在軍中過得快意,暫時都要忘記了原來的初心,可等到歸鄉之後,逐漸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麽。

適和他說過,歸鄉未必不能利天下,而他歸鄉,既能達成自己初心的追求,又一樣在自己利索能力的範疇內盡著墨者利天下的義務,他很滿足。

當初加入義師,是為了將來過上那樣的生活。

之後重新征召入伍,在軍中苦練,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不站出來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會破滅。

而在戰鬥中的奮勇,既是為了墨者的信念,也是為了自己為了家人以及為了自己想要歸鄉的願望。

打仗,是為了將來不打仗,他相信這番話。

適沖著庶輕王笑了笑,終於點頭道:“最終還是要看你們自己的意願,若是想要歸鄉,那就回去唄。你說得對,歸鄉一樣可以利天下,力所能及之內,做好自己的事,那就好了。”

庶輕王忽然想到了什麽,急忙道:“對了,我現在有四個孩子。三個男娃,一個女娃,只有名。我弟弟給自己起了個名叫輕侯,你也說今後咱們庶民也會有姓氏,我想,我們家就都叫庶什麽吧……適,你幫我給他們起個名字吧。”

適想了一下,說道:“三個男娃嘛,就叫俘羋、擒翳、歸鄉。女娃嘛……就叫君子吧。”

“這天下君子,以後不以血統姓氏論,也不以男女論,只以才華德行利天下論。女子,緣何不能為咱們墨家的君子?咱們墨家的君子,是和舊的君子不同的。”

這是四個簡單的名字,俘羋,自然說的是庶輕王俘盟楚王之事;擒翳,自不用提;歸鄉,亦是如此。

唯獨女娃的名字,適給起了一個有些古怪的名字,可庶輕王卻聽得歡喜,念叨了幾聲。

適取出紙,在上面寫下了四個名字,折疊好後放到了庶輕王手中,笑道:“來日方長,我們都會老,將來的天下終究是孩子們的。我若活的久遠些,倒想看看你這四個娃到底走了什麽樣的路。”

庶輕王心想,是啊,會走什麽樣的路?誰人能知道呢?自己原本想著,讓一個男娃長大去城邑學個鐵匠,可他要是不願意去呢?或者他要是極為聰慧去了更好的學堂呢?

亦或是他成為了自己都從沒見過的某種職業……幾年前,沛邑可是沒有鐵匠的,更沒有女醫、教師、織工這樣或是那樣的職業。

庶輕王想,以後的日子定會越來越好,但也定會越來越讓自己看不懂,若是十年前說起鐵匠,他哪裏能知道那是什麽?

十余年後,若是自己的孩子長大了,這天下又會多出什麽東西呢?

那時候,墨家難道真的還只在沛邑嗎?到時候縱橫南北數千裏,又哪裏能知道孩子長大後會在哪裏?

庶輕王又想,聽弟弟說起過,適給他們那些孩子講過,海外有山有島有人,有些地方遍布金銀,也或許那時候孩子們已經可以揚帆出海去尋找金銀。

想著這些古怪的仿佛幻想一樣的事,庶輕王喃喃重復著適的話,說道:“是啊,那我也活長一些,看看他們到底會走一條什麽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