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九章 政行百裏謀萬域(二)(第2/2頁)

趙人暫時不會墨家起沖突,泗上一帶,始終是齊、越、魏、楚四國爭霸的戰場。

越人被墨家打殘,取代了越人在泗上的勢力,那麽一個強盛的趙國正是墨家急需的援手,用以給墨家更多的時間,培訓更多的“行墨家之義、利於天下”的士才。

趙地多馬,馬鐙和馬鐙騎兵的戰術,正是趙人所急需的東西。向北拓地,林胡婁煩在馬鐙騎兵、火器、和戰車防禦的新戰術之下,只怕不需要吳起那樣的無雙之將,就像是潡水一戰一樣,平庸之將依舊可以拓地千裏。

這正是墨家可以切入的一個點,這個可以明著來。而那些隱秘的秘密墨者,自然會有別的辦法滲透到趙國之內,參與將來公子章與公子朝之間的繼承權爭鬥。

若論火器、馬鐙騎兵的掌握,天下無人能出墨家之右,而適委托兩位夫子所說的趙人北上的戰略,也算是為趙國找了一條出路。

而且短時間之內,不會威脅到墨家。真到有一天魏國完蛋的時候,墨家也不必懼怕一個學會了新戰術的強勢趙國,天下終究還是定於一。

適知道後世趙武靈王會胡服騎射,而他準備更進一步,直接把馬鐙、火器之類的弄過去。遊牧民族想要熟練掌握這些技巧,完成變革,少說也得百十年時間,百十年時間若是還怕什麽五胡亂華之類的事,不免杞人憂天。

適覺得,墨家在中原折騰的這幾十年,那些燕趙之類的靠近北境的封國也不能讓他們閑著,總得為將來的“天下”做點貢獻,不如就去打打遊牧民族得了。

有魏、齊、韓作為緩沖,北地諸國想要和墨家起正面沖突也很難。

魏、齊、韓、越和墨家會盟的事,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板上釘釘了,魏國為了壓制齊國不會不答應,這基本就是為了今後十年之內的謀劃。

而趙國向北發展的事,往近一點說可能是為了十年之後,往遠一點說,那是為了萬域萬世。

遊牧民族現在不過是使用骨頭箭頭的部落,占據不到適宜農耕的土地,就很難擁有半遊牧半農耕的帝國潛質,早點解決也為將來少點麻煩。

以適看來,如今諸夏各國正處在一個“好戰”期,若是馬鐙、鐵器、火槍、車營之類的東西幫著趙國改革,想來一個趙國收拾林胡婁煩直至草原絕無問題。國力碾壓,更是技術碾壓,沒有不勝的道理。

縱然沒有李牧廉頗,只要實力足夠強大,以力破巧,依舊可以讓趙人辟地千裏。

這樣既能短時間內讓趙人不再參與中原之爭,又能引起魏人的恐慌猜忌,同時實力一旦到了,就算沒有公子朝和公子章的繼承權內亂,魏趙反目也是必然。

適想了一下,又道:“我覺得,這一次趁著邀請各國會盟的機會,應該派遣咱們中一名能言善辯之士,借潡水之戰天下震動的局勢,出使趙國。明面上我們要和趙人合作,可以獲取更多的駿馬,對我們短期也是有好處的。”

“我覺得,這件事應該再多寫一些在建議信上。會盟之事,想來大家都能清楚這件事的意義,但趙國的事若不說清楚,則恐怕會有人覺得為時尚早,不必著急。”

“我還是那句話,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萬域者,不足以謀一隅。”

公造冶信服地點頭,憂慮道:“這件事寫清楚,想來大家也能明白。只是現在……人手奇缺。十五國非攻同盟一成,到處缺人。去趙國的人手少了,怕是難以奏效。去的多了,這邊人又恐不夠。”

“不過這件事終究還是需要眾人商議的,具體派多少人,具體怎麽實行,甚至是不是可以派遣一些非墨家但在沛邑求學的人前往,這都需要商議……”

他看了一眼適,很鄭重地說道:“真到商議的時候,我是支持這個意見的。”

他算是提前表態,示意到同義會的時候,會支持適的想法。他既帶頭,其余人也紛紛點頭,適便再次提筆,將趙地之事的重要性仔細寫清楚後,眾人這才紛紛簽上名字。

以蠟密封之後,叫騎手連夜傳回沛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