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六章 庶卒君子金鼓交(十七)(第2/3頁)

越人沒有騎兵,這就決定了方陣配合火槍手和火炮死守,再加上特定的地形和以後面的堡壘為支撐點,越人完全沒有從左翼包抄的可能。

《孫臏兵法》言,凡陣有十:有方陣,有圓陣,有疏陣,有數陣,有錐行之陣,有雁行之陣,有鉤行之陣,有玄襄之陣,有火陣,有水陣。

如今適擺出的,看上去屬於是“數陣”,數陣是防禦用的,各部之間不能隨意追擊,適合死守。缺點是一點若是紀律性不足有部隊出擊沖擊,會導致整個陣線全都亂掉,擺數陣的要點是“陣整而久”。

而細分一下從火槍和矛手的搭配上,又屬於是玄襄之陣,兵種夾雜各自配合。

單純從左翼那個旅級方陣稍微靠後的情形來看,又是鉤行之陣,步兵成大方陣稍微靠後配置,防止敵人包抄突襲。

但最終想要圍殲越人,實際上就要從數陣變為單翼的雁形陣,另一翼就是潡水。

而且是要讓越王誤以為這個單翼的雁形陣的一翼,是靠近潡水的。

實際上卻是要靠騎兵和步兵的行軍隊列機動性,冒險從後面迂回到左翼,雁形陣的單翼是在左側而非潡水。

古代軍師動輒變陣,基本也就是這個意思,並不是什麽做法請神或者說陣法一擺就無敵相克之類。而是通過軍隊士卒的機動,完成戰術構想的不斷變動。

左翼的鉤行之陣,也是為了迷惑越人,或者說讓越王明白側翼迂回無用,從而自覺地縮短自己的陣線。

陣線縮短,也就意味著同等距離內的越人士卒更多,沖擊力更強,突破點上的威脅也就越大。

但相應的,義師可以發揮全部火力的優勢,而對射階段雙方陣線等長那麽投射對射在同等兵器下效果也是差不多的。

而義師的火器較多,這也算是一種發揮自己的長處。

只不過,最危險的戰車配合君子軍的沖擊,若是撐不住,越王翳的戰術構想也就實現了,會把義師分割成兩半。

戰車沖鋒,不像是騎兵一樣可以包抄迂回,戰車需要後面的徒卒保護,也需要徒卒擴大戰果,戰車的作用就是沖開軍陣,為步兵的廝殺創造條件。

百二十輛戰車沖擊的場面是很嚇人的,不過戰車沖鋒左翼的指揮官公造冶見的多了,並不驚慌。

只不過前面的步卒還是會擔心,會恐慌。

好在炮兵的第一次齊射,就幹掉了七八輛戰車,提振了一下士氣,終於讓步卒們確信自己可以守得住。

矛手們一個個手心出汗,火槍手也顧不得擦眼前即將落到眼睛中的汗水,聽著戰車隆隆的響聲,靜靜的等待著。

每一輛戰車都是一個重型的復合騎兵。

戰車的速度,質量,可以輕而易舉地撞飛徒卒。

車左持弓,用以在戰車靠近後,以重箭射散軍陣。

車後持戈或戟,可以從射開的缺口處沖擊割取步卒的性命。

禦手當然不會選擇直接駕車沖進步兵方陣之中,而是會選擇在靠近步兵戰陣的時候轉向,讓車右有足夠的施展空間。

每輛戰車的後面跟隨不等的步兵,楚國是一百五十名徒卒,而越國的數量稍微稍微少些,君子軍要在戰車造成混亂後持短劍和盾列陣殺入陣中。

公造冶知道車戰的戰法,也知道戰車突擊的方向一般就是越人想要打開缺口的方向,而且戰車一次沖擊不成,還可以迅速退後重整隊伍,再次沖擊。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戰車如果發現敵陣巋然不動,不會選擇硬沖,而是會選擇暫且退回,重整隊伍。

在貴族們交戰的年代,在步兵還沒有成為戰場主角的年代,車戰的每一次沖擊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傷亡,大部分都是擊潰戰。

如城濮之戰,在楚軍的左右翼都暴露且被擊破的情況下,竟然可以逃出大半。

如兩棠之戰,打到晉人潰退的時候,楚人還不忘彬彬有禮地告訴晉人把車廂板摘下來放在泥塘裏墊上以逃走。

但現在,平民已經登上了戰爭的舞台並且逐漸開始成為主角,這種貴族間的遊戲也就不再那麽文質彬彬。

正如之前越人致師挑戰的時候,適在想貴族的時代該過去了。而現在公造冶想的,也是靠這一戰,告訴義師步卒一樣可以戰勝戰車,徹底在物質上宣告天下:車戰貴族並無存在的必要了。

早在發覺到越人戰車的主攻方向後不久,適立刻就讓最精銳的墨家的那個旅向左機動,等於是剛剛開戰都調動的預備隊,這也是沒有辦法,一旦被戰車突破,全軍就會陷入苦戰。

如今墨家的那個最精銳的步卒旅尚且在後面,還未在一線部署,也部署不開,只能等到哪裏出問題的立刻頂上去。

公造冶靜下心,命令炮兵換上碎石和碎鐵球,等到戰車沖到五十步的時候再射一次,便退到步卒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