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章 天元逼並邊角騰(三((第2/3頁)

高孫子嘆息一聲道:“我知道你想幹什麽,但你不敢說你想幹什麽,因為你一旦說了,墨家就會讓諸侯震驚、貴族驚動,與天下貴族諸侯為敵。此時尚不是時候。”

“所以墨家還必須要說非攻弭兵之類的說辭,以此讓墨家所做的一切都能夠在墨家的道義上‘師出有名’。”

“只是,你遮遮掩掩的說得多了,自己許多人也信了。以至於一些人便想,我們就該促進天下弭兵,就該制衡諸侯平衡……”

適聞言苦笑一聲,當真是有利必有弊。

利處是這樣說,不會招致諸侯的恐慌反對,為墨家爭取到了一個利用諸侯矛盾以生存的空間。

壞處就是墨家內部出現了這種正常墨子死後就會出現的想法,而且愈演愈烈。

問題就在於,此時墨家內部那些足夠清醒的、被適所影響的、放棄了幻想的一部分人,和他一樣,不敢說出墨家真正的目的,導致綱領隨著墨家實力的增加,出現了不同的解讀,而且都是符合綱領的解讀。

但也沒有辦法,總不可能這時候就喊出來新的綱領:掀翻貴族,安定天下!

今天敢這麽喊,明天晉楚就會放下雙方的爭端,先行滅殺了墨家。暫時還沒有與天下諸侯一較長短的實力。

綱領出現了不同的、歧義的、但又說得通的解讀,這就導致了這一次關於道義和將來路線的爭端,實屬正常。

高孫子看著適在那苦笑,也知道剛才自己就是那麽一說,並沒有責怪他的意思,這件事他是堅定不信任王公貴族那一派的,但為了墨家長遠的發展也知道此時不能夠將綱領制定的太過尖銳。

但是,有些話高孫子還是想趁著這個機會,和適討論一下,而且是一些他認為將來會出大事的事兒。

他又道:“在一個,商丘一戰之後,墨家名震天下,心懷天下的遊士紛紛前往沛縣,以為墨家救世。這就產生了你說的那個詞……嗯,良莠不齊。”

“那些遊士,有的是為了天志。”

“有的是為了非攻,認為墨家是要天下弭兵。”

“有的是庶農工商出身,認可墨家人人皆平等的想法。”

“還有的,認為應該說動王公貴族,或者墨家出仕為任,這樣可以勸諫王公貴族以行墨家的仁義之政。”

“還有的就是為了出仕,就是為了搏名……”

“墨家擴充了數倍,沛縣為天下遊士最多之處,部分新加入的墨者對於勸說王公貴族行墨家仁義之政、對於以墨者的身份出仕利於國利於民……這樣的想法很多。”

“凡事有利有弊,這件事也需要解決……”

適剛想要說點什麽,高孫子黯然道:“巨子的身體……似乎有些不好了。長桑君去看了,雖還硬朗,但卻已大不如前。巨子心急,這件事若不解決,他擔憂自己死後,墨家一如仲尼之學六分,各執一詞,墨家的學問和利天下的大業,恐要挫折……”

在場眾人,除了已經知曉的高孫子和市賈豚外,各自吃驚,不少人驚問道:“巨子如何?”

這些在場的人,多是墨子的弟子,也有少部分屬於適嫡系的後進墨者。但對於墨子的感情和關切,都是相同的。

適雖然知曉墨子也是凡人,不是天神,總有逝去的一天,可卻沒想到這一天似乎真的快要來了。

高孫子見眾人驚慌,嘆息道:“驚慌倒不必,我墨家節葬節用,雖敬鬼神卻也不求長生,不懼生死。人哪能沒有生老病死的?”

“巨子說,他墨翟死了,巨子卻可傳承。他墨翟隨死,墨家之義尚在。有什麽可以悲傷的呢?”

“況且有天下聞名的長桑君,巨子的身體還好,不必驚慌。巨子只是希望九月份的聚會,能夠商討清楚墨家今後該怎麽走,往哪走……這件事若不解決……”

適點點頭,在場的人物都是要參加九月份擴大的同義會的人,高孫子也並非不知道輕重,既然直接說出來這件事,恐怕也是有自己的打算。

在大方向上,適和高孫子沒有分歧,否則墨子也不會極力主張高孫子來與適配合,恐怕也是為了兩個人先能夠和眾人通氣。

兩個人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經濟方面,集中在墨家的“非樂”這件事上,從而引申到墨家的一系列經濟變革的政策上。

墨子對於非樂的態度,可以引申出各種不同的含義。

後世有所謂,我注六經、六經注我。

這件事在墨家內部,也是存在類似的情況的。

墨子說:

今王公大人,雖無造為樂器,以為事乎國家,非直掊潦水,折壤坦而為之也,將必厚措斂乎萬民,以為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古者聖王,亦嘗厚措斂乎萬民,以為舟車。既以成矣,曰:“吾將惡許用之?”曰:“舟用之水,車用之陸,君子息其足焉,小人休其肩背焉。”故萬民出財賫而予之,不敢以為戚恨者,何也?以其反中民之利也。然則樂器反中民之利,亦若此,即我弗敢非也;然則當用樂器,譬之若聖王之為舟車也,即我弗敢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