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章 破城有術血未沾(一)(第2/2頁)

糧食登記數量,裝在車上,按照什伍編制領取契書,核算中途所要耗費的糧食。

忙碌之下,義師這邊也已經完成了東征誓師。

三百名騎兵十人一組,以墨者帶領,先行從近滕鄉出發。他們先期作為斥候,以後馬匹的機動性,控制戰場,捕殺越人的斥候,以確保沿途行軍的安全。

這一路基本都是平原,倒也不用擔心越人埋伏。

適騎著一匹棗紅色的馬,看著忙碌的沛縣外圍那些正在領取軍糧和其余雜物的農夫,心說這一次出征總算是人數過萬,只要這一仗打的漂亮些,整個泗水下遊的局面就徹底改觀了。

這也是他自己第一次真正指揮一場數千人的大戰,這數千人於此時都可算作精銳,完全可以和一些千乘之國抗衡。

正在感慨間,孟勝騎馬趕到,抖了抖下擺的“褲子”,笑道:“傳聞胡人善騎射,服飾不與中國同。如今有了馬鐙,這騎手倒是學了胡人服飾了。”

適咧嘴道:“墨者多穿短褐,倒也省了壓下裳的玉佩。”

既說到這,便不免想到幾十年後的胡服騎射,現如今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距離出生尚早,只怕馬鐙一出,各國可能都要紛紛變革了。

現如今義師與墨家弟子的服飾都用的棉布,裁剪起來也多是改良後的短褐模樣,騎兵則開始穿方便一些的褲子,大部分騎兵穿的都是皮靴,適的哥哥就是做這東西的,只要有錢就能買到,順便還能帶動一波手工業的發展。

沛縣如今的棉布產業發展的很迅速,除了提供軍需品服裝帳篷外,還大量外銷。

簡單的包紮術也需要大量的棉布棉紗,簡易消毒需要烈酒,這一次出征采購了不少,一部分是墨家自己的作坊提供,另一部分則是一些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私營。

跟隨出征的除了民夫外,還有隨軍的醫生,那位後世聞名的秦越人也在其中,帶隊的卻是蘆花,這是刻意而為,凸顯一下女性地位。

適不懂醫術,但卻知道傷兵死亡的主要原因只要稍微正規一點、注意一下,就能減少很多的傷兵死亡。

這些看似無意義的東西,對於想要將來安定天下、移風易俗、變革規矩的墨家來說,確是意義重大。

這一次出征,沛縣的商人和手工業者也大為支持。一方面采購了他們不少的貨物,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更為廣闊的墨家控制的地盤作為市場和原料產地。

他們並不知道這麽多,但卻有著最基本的階層本能和嗅覺。

有些東西,手工業者作坊主的嗅覺很靈敏,就像是最簡單的酒一樣,沛縣酒的消耗量遠勝於宋國其余地方,因為這裏已經完成了鐵器牛耕的變革,有了足夠多可以交換的“商品”,其余地方還差得遠。

有些東西,商人的嗅覺也很靈敏,很多貨物運到沛地可以很快銷售一空,而在別處可能需要三五年時間。他們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但卻知道墨者經營的地方頗為“富庶”。

不管是尚賢還是非攻,反對的都是貴族血統制度,而貴族之下的各個階層此時都有著相同的目的,還遠未曾到分道揚鑣的時候。

適看著歡騰的、甚至帶有一絲狂熱的、貴族和神權基本都在這幾年被清理幹凈的沛縣,確信這場戰爭一定可以獲勝。

就算在滕地敗了,越人也沒有能力攻下沛縣,這裏的人一旦站起來了,想要再讓他們跪下就很難了。

於是信心滿滿地沖著孟勝點點頭,輕夾了一下馬匹的腹部,與他同行而去。

五千人的義師集結完畢,沿途哪裏休息,哪裏紮營,哪裏生火做飯都已提前安排妥當,只要斥候能夠控制住戰場,並不會出什麽岔子。

兩日後,大軍沿著泗水而上幾十裏後沿路向東,此時尚無微山湖,繞開大澤行軍,每日二十五裏,日不落便紮營休息。

派出的騎兵已經完全控制了戰場,越人的斥候人數少又不騎馬,遭遇的時候多被擒捉,已經有斥候縱馬到了滕城附近,回報說越人緊閉大門,原本只讓上午出城。

但是昨日上午幾名斥候靠近城門,沖著城內用滕地的語言呼喊了幾句,越人便關緊了城門,不敢再開。

適也不提什麽兵貴神速之類的話,越人想要救援,人數少就是來送的,人數多今年都不可能完成出征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