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零章 金玉其外敗絮中(四)(第2/2頁)

楚王根本沒想過墨家會提出做縣尹這樣的要求,大喜之下,連聲道:“這有什麽不可以的呢?”

數年之間,墨家聲名鵲起,在楚國更是和一些貴族死仇,這一點熊疑覺得到時候墨家也只能依靠自己。

而且墨家的名聲傳播的太厲害,宣傳的太高,只是讓墨家推薦的人做縣尹,眾人也不會反對,這一點權力他多少還能做到。

熊疑看了看適,連聲道:“您難道要做這縣尹?你這樣的才能,是天下都知道的。”

適搖搖頭道:“未必是我。而且,墨家雖有百千人,實則一人。一人為縣尹,既要利天下,也必然不會是一個人,而是許多同志輔佐。”

“如果只是我一個人,難道可以做成什麽事嗎?”

楚王更喜,不是一個人,那便是一群人……這樣的人物若是來楚國,這些將來的變革,可能真的可以實現。

只要先守住方城一帶,讓鄭韓魏不能入王子定,那麽之後的事……楚王覺得大有可為。

楚國不是宋國,楚王也根本不擔心自己這邊出宋國那樣的事,而且宋國那邊的事……墨家是作為一個調停者的身份出現的。

至於沛縣,也非是鄢郢,在楚王看來根本不可能出現沛縣那種半獨立的情況:沛縣四周並無強敵,而墨家的頭號敵人便是貴族,想要變革似乎不可能不借助君王的力量,真要反叛貴族和君主合力可以捏死。

這似乎是復制沛縣之路的死地。

既楚王心動,適便趁著機會,將一些聽起來極為利於楚王、實則對墨家滲透極為有利的條件……或者說在楚王看來的良策說了出來。

墨家要壟斷教育,培養後續人才。

墨家要掌握武裝,滲透武裝內部。

墨家需要開啟民智,借助君王想要集權的想法,先拿楚國貴族開刀。

這幾點,在楚王聽來,則是另一種滿是對他有利的說辭。

楚國的王師是楚王的精銳力量,但是適認為這些力量還不夠,應該編練一批新軍。

商丘一戰,墨家的步戰成名,又有火器火藥,更是如虎添翼。

楚王自然希望自己手中也有一支聽命於自己的“沛縣義師”,可以做到以數百人穿陣而擊的強軍。

如果一旦貴族變亂,既可以控制都城,又可以拉出去和貴族決戰。

墨家練兵有術,正可以借用。

適表示,這些新軍不要用貴族子弟,而是用一部分工商之民,同時日後鄢郢變革成功,也可以征召一部分小農加入。

既然名義上是為了給楚王用,所以楚王需要支付軍餉,數量不必太多,如果錢不夠墨家可以借。

同時,鄢郢的一部分稅賦收入,除了上繳國庫外,可以余留一部分,作為新軍的編練費用。

墨家可以提供一部分基層軍官和操訓者,訓練地就在鄢郢,以備將來。

楚王聽到的以備將來,自然是將來萬一和貴族們徹底翻臉,這支新軍可以守備鄢郢,防止貴族直接攻破郢都;又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拉到郢都控制局面。

誰人掌兵,適表示楚王可以頒發虎符,成軍之後可以將虎符頒發給楚王信得過的人,想來士卒都會聽從虎符持有者的命令。

這聽起來極為美好。

一則墨家訓兵的手段,商丘一戰給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則墨家的一些新式火器,楚王看來也只有墨家才能教授,比如那些在商丘城下大放異彩的火藥雷,其余人哪裏知道該怎麽使用呢?

而且似乎墨家並不掌管兵權,似也只是訓練軍隊,為的也是今後變革這一目的。

再者,缺錢的話,墨家也能夠提供貸款支持,這些錢顯然是額外於這一次守城之用的。

至於壟斷教育,適更是說的天花亂墜,而且也確實有道理。

不談教什麽,只說楚王將來要變革,必然需要大量的能吏,才能夠成功。

而如今天下,能夠教導出能吏的,似乎墨家這邊就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這兩件事,都是在之前談判之外的東西。

楚王也明白,這些東西過於機密,不可能提前讓貴族知曉。

對於墨家的用意,楚王倒也沒有懷疑,在他看來墨家還是為了“利天下”,以此為寶,俸祿之類的東西墨家似乎並不看得上。既有說得過去的動機,似乎便無陰謀。況且,適這一次弄得根本不是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