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四章 遊士之沛救世端(一)(第2/2頁)

在墨子沒有去世之前,孟勝從未想過自己可以成為巨子。

甚至於即便墨子去世,還有禽滑厘,還有七悟害,這些人都是一世人傑,孟勝自覺不能及。

由是,他作為楚地墨者的負責人,已經算是墨家內的風雲人物,雖不比那些在墨子身邊的人,卻也可算是三代墨家眾的第一人。

只是,墨子的親傳弟子中,還有一個年紀比他更小,這幾年也如流星一般活躍的適,一切都充滿了變數。

孟勝既為貴族,父輩又算是桓定君的封臣,自小與陽城君之子交好,陽城君之子來拜訪他也並不突兀。

況且,如今榆關這裏正在築城,負責修建的正是墨家的一些人,用以燒制磚石調和泥漿,加強城防。

楚王被墨家俘獲、與墨家盟誓利天下之類的傳聞,早已經傳到了這裏,孟勝的身份也就多出了一層平等的感覺。

陽城君嫡子這一次來,是希望孟勝以私人身份出面,幫助楚人鞏固榆關的城防。

榆關距離鄭都不過數日,鄭國內部的消息楚人早已知曉,負責榆關防務的陽城君緊張不安。

鄭人已經開始動員,準備出兵,以入王子定的名義進攻楚國,不承認楚王的合法性。

武陽城作為卡入鄭國的一顆楔子,必然是首當其沖。

而這一次三晉的反應也是可以預測的,所以方城魯關一線,不可能調動太多的兵力至榆關一線,以免被三晉打穿南陽盆地,奪取楚之精華。

榆關之師人數不多,在熊當死前,鄭人是楚人盟友,而且是有共同敵人的盟友,楚師駐紮榆關更多的是一種態度。

可現在鄭人忽然翻臉,榆關的情況也就變得岌岌可危。

使者來報,景氏賈、舒氏共已經率領一部分王師北上支援,但尚需一段時間,只能期待陽城君能夠靠著榆關之師抵擋住鄭人的進攻。

鄭人經過駟子陽的變革,戰鬥力是有的,幾年前剛剛在黃池擊敗了韓國,兵鋒正銳。

陽城君明白在景、舒兩族的援兵到來之前,不能夠與鄭人決戰。

可是,榆關與鄭,若是疾馳一兩日便可到,想不想決戰不是他能決定的。

鄭人這一次反應極快,因為鄭人希望在三晉出兵之前,先得到足夠的利益,反正三晉是肯定出兵的。

商丘一戰,墨家守城反擊天下震動,又有火藥等武器,更有對抗十二種攻城的全部經驗。

即便孟勝沒有墨翟做轉射機、籍車、火甬的才能才智,但是守城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

陽城君嫡子因此來拜訪孟勝,希望孟勝可以出面,組織城防,或者從墨家得到足夠的支持。

孟勝在猶豫,因為他知道墨家和楚王之間的盟約內容,這是早早就派人講述清楚的,他這個墨家在楚地的負責人不可能不知曉其中的內容。

三年之約,三年之後弭兵會成,墨家才會幫著參與弭兵會的國家防守,並且認定主動進攻的那一方是不義之戰。

然而,繼承權之爭,到底算不算義戰?

這一點孟勝有些疑惑。

陽城君嫡子沒有在是否義戰這件事上與孟勝爭論,只是說道:“此事不論義戰與不義,終究鄭人先出兵侵我武陽。你我朋友,這是以私義請你,非與利天下有關。”

“難道你與我之間的情誼,竟不能夠說動你嗎?”

“入了墨家,你難道就不是孟勝了?就沒有朋友了?你所做的一切,都必須要聽巨子的嗎?你吃飯喝水難道也需要得到你們巨子的允許嗎?”

“在不害天下的前提下,這難道不是可以出面幫助朋友的嗎?”

這裏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而非是輔佐的那種朋友。

商丘一戰,孟勝若為楚人,仍舊是陽城君的臣屬,但作為墨家弟子,他已經可以與陽城君嫡子平坐了。

陽城君嫡子與孟勝早就相識,兩人可謂從小一起長大,只是後來的境遇不同,孟勝才投身墨家。

這些年,若有難處,陽城君之子也多相助其家,對於孟勝也向來以禮相待。

剛才的那番話,讓孟勝隱隱心動。

的確,這件事終究是鄭人先出兵,楚國即便不算是義守,也算得上是被攻伐的一方。

既不是害天下,以自己的私人身份出面,幫助陽城君守榆關,似無不可。

孟勝正在猶豫的時候,一名墨家弟子姓徐名弱者,不顧禮儀而入,在孟勝耳邊小聲說了幾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