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章 爐鐵奇技嚙桑沸(二)(第2/3頁)

墨子見眾人如此,朗聲道:“既這樣,明日便開始做這件事。我已與七悟害商量完,禽滑厘、公造冶、適,你們三人負責此事。鄉校的事,暫且緩緩,或做復習,或由別人教導,或操練隊列行進。”

“來年春日之前,此事必須有個結果。商丘傳來消息,那裏已經不穩,我只怕禍起蕭墻之亂,傷及商丘無辜百姓。”

“春日分公田、改私畝、量荒地、變稅賦之事也需要完成。最晚到五月麥收,必須趕回商丘。”

“墨者既在,楚人攻不下商丘,那些不管百姓只謀權勢的貴族,也不準他們做成事。”

他自說的威風凜凜,眾墨者齊聲領命。

……

嚙桑鄉,那日適曾來訪過的老人家中,在家的大兒子正在收拾行囊。

二兒子在沛郭做義師的頭排矛手、小兒子在沛郭鄉校學習,家中自認和墨者已經割舍不斷,這種一伍之內先出一人的事,家中自然積極。

除了這種割舍不斷的關系外,一旦鐵器出現,對於這種人口勞動力尚多的家庭來說,很容易依靠勤勞步入到富裕自耕農的行列。

墨者此時的主張是利於手工業者和富裕自耕農的,奴隸什麽的與墨者關系不大,墨者不代表奴隸階層和僮仆的利益,但是卻希望他們變為自由的手工業者和自耕農。

幺妹在忙著給長兄收拾行囊,用火烤過的幹幹的餅裝了半麻布口袋,裏面還裝著一把鹽、一大塊豆餅。

老人在屋外把墨車翻轉過來,轉著輪子,聽著吱吱嘎嘎的聲音,用麻籽油小心翼翼地澆淋在上面,側著耳朵聽著墨車車輪的動靜。

回身看到小女兒在那收拾那些食物,老人嘿了一聲道:“多裝一些,墨者找人做事雖管飯也給錢,但只怕吃的粗糲,磨坊忙不過來。若是夜餓了,就啃些餅,用水泡泡吃。”

“那豆餅晚上若是生火,在旁邊烤一烤,烤的焦香,最是好吃。”

大兒子笑道:“爹,人家墨者說以後豆餅都是喂牲口的。”

老人瞪眼道:“以後,那是以後。如今咱們伍的牛,還是借用墨者的,錢還差一些沒還上。”

說到牛,老人眼中露出了比之看兒子更暖和的神采,暢想道:“今年收了兩季,明年就算改了稅賦,一樣比以前過得好。明年墨者的那些上好的種子,便可以發給一些家中做的好事的人家。”

“咱們也不缺力氣,家裏人也多,許是兩三年就能償還同伍之牛馬的錢。我那日去鄉裏,見牧牛馬的場地又多了不少馬駒、牛犢,待三五年後便買個自己的。我已經看好了一頭,是大黃那頭大公牛配下的,嘖……小小牛犢就……”

說的正起勁,不由眉飛色舞,小女兒掩嘴偷笑,在那紡麻的老伴兒忍不住嘟囔一句,心說若是旁人不知,還以為那牛犢是你配下的呢!

大兒子倒聽得起勁,心道這樣極好。

二弟四弟都在外面,二弟每個月還能送回些錢,算起來真要是有了鐵、有了自家的牛,那日子可就好了。

嚙桑還有許多荒地呢,到時候只要有力氣、有牛、有鐵,哪裏怕沒有地呢?倒是墨者一直沒有發地契以證開田這件事,叫人憂心,也不知道君上能否同意。真要是不同意……哎,不同意那就問問墨者怎麽辦吧。

眼看幺妹給自己的包裹收拾完,正在那費力地打結,卻怎麽也勒不緊,嘟著嘴道:“哥,你自己來。”

大兒子笑笑,用粗糙的手結果口袋,用了一頓,立刻空出來一段空間,看似粗糙卻靈活的手指熟練地打了一個活結,將口袋背在身上,走到墨車的旁邊。

老人翻過來墨者,遞過去一小葫蘆麻籽油道:“時常撒一些,木頭容易幹。磨壞了,雖說墨者給賠,只是都忙著做別的,誰知道要什麽時候才能賠上?給錢的話,也無處弄去。”

兒子伸手接過,揶到系帶上,將包裹放上墨車,推了幾步試試輪子的聲音,很是滿意。

出門的時候,一家人一直跟到門外,他回頭道:“回去吧,我去鄉亭和其余人一起走。”

“下個月輪到咱家喂牛,爹,你可別舍不得那點豆餅,真要是餓瘦了,且不說亭長要來質問,在亭裏面上也不好看。”

“我三個月就回來,那時候還不是收麥的時候,但是我那日看好了那邊池澤旁的一大片地,正好開墾,你多去看看,莫要讓人先占了。不行你就先拿著石鋤圍一圈,我那日在鄉亭和人摔角力,聽說墨者可能明年就要丈量田畝了。”

“家裏的柴放心用就是,三個月我就回來,到時候再去推幾車。糞肥的事,一定要聽亭長的,不要自己胡亂來……”

“墨者若要堆硝,那就暫先不要偷藏著自己堆肥。明年要發新種,不要這時候做出些事輪不到我們,又要被伍內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