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雛鳥新啼風雲動(一)(第2/3頁)

據說還有兩樣谷物,分別送給了趙氏和韓氏。

送來禮物的,是宋國上卿司城皇父的人,魏斯大悅,還刻意給吳起展示了一番,據說此物種植可以畝產數石,最適合度過荒年,在三晉一些山地也能種植,最是適合。

吳起也是在這裏第一次聽到了適的名字,卻怎麽也想不起墨者之中怎麽會有這樣一個奇怪的人物。

他在魯國的時候就聽說過墨者的名號,而且相當熟悉。

他在魯國出仕的時候,見過墨子。

當時魯侯還曾問過墨子怎麽提防齊國,墨子看了看魯國的國政和軍力,直接告訴魯侯要麽抓緊時間準備禮物結交各國,借各國之勢為援,只靠魯國只能勝一二場戰役卻不可能徹底戰勝齊國;要麽全面改革,集權在手行義舉增強國力、節用開源。

吳起當時深以為然,也對魯侯當時的反應相當不以為然。

後來項子牛伐魯,吳起為魯將,也曾和項子牛手下的墨者勝綽打過幾仗,勝二平二。

不過他指揮勢弱的魯軍,而對方指揮的是強勢的齊軍,知兵強弱不問可知,自此吳起聲名鵲起。

廩丘戰事傳回,吳起也聽說了幫助公孫會守衛廩丘的,正是當年和他對陣過幾次的墨者勝綽。

心說此人果然叛墨,倒和自己是同路人,一心追求一番事業。

他對墨者相當熟悉。

一方面是有過在魯國出仕的歷史,魯地靠宋,正是墨者的活動範圍,墨子也曾親自前往魯國。

另一方面他最開始跟隨曾申學儒,曾申就是小時候哭鬧被父親說回去殺豬哄他不哭、結果真殺的那個孩子。那是無君無父墨家的死敵,墨家的幾個知名人物整日被提及,吳起曾作為弟子,哪裏能不知道?

正因為熟悉,所以才疑惑,墨者之中什麽時候多出來一個叫適的人?

如果只是在魏斯宮中和宋司城的使節那裏聽過這個名字,也就罷了,可他在安邑城中也是聽過了數次此人的名字。

一種名為豆腐的、晶瑩如玉的食物,剛剛在安邑出現,大為風靡。一則是柔軟好吃,二則價錢不貴,吳起也吃過一次,確實可贊。

問及此物,說是墨者名適的弄出的,各大城邑均有。

一種新的吃麥的方法,也開始在安邑出現。吳起也是第一次見到了作為雜糧的麥子竟然有如此多的吃法,嘗到之後也頗多贊賞。

再一問,又是墨者名適的弄出的,各大城邑日後均有,還說什麽宋地種植了宿麥,秋季種植春日收獲,日後此物必將風靡中原雲雲。

本來只靠那地瓜、土豆和玉米,吳起對適便已經很有興趣,等到聽到宿麥之說的時候,吳起心中更是一動。

連夜,在安邑設宴,邀請宋上卿司城皇父的使者,以作問詢。

他在西河名聲已顯,可謂已名動天下,面對一個弱國上卿的使者,也不必客氣,直奔主題,問起了適,也問起了宿麥之事。

“適這人,年齡約在十六七歲吧。原本只是商丘鞋匠之子,不知道哪裏學到的本事,但終究身份低賤。”

吳起不動聲色地嗯了一聲,心中卻頗不以為然。他是覺得有能便可舉的人,也根本不在乎什麽血統尊貴,魏宗能有如今的局面,正是因為如此,才能招致各國人才。

若是重用公族,怕是魏要完,吳起瞧不起公族中的那些人物,即便年紀輕輕便能領兵作戰的公子擊在吳起看來也不過如此。

不過他也算是明白為什麽自己沒聽過這人的名字,原來是新入的墨者,又問起了宿麥之事。

“宿麥在商丘城外村社種植,卻沒什麽用。冬季需要演武,若是種植宿麥,哪裏還有時間演武呢?再者若是便植宿麥,冬季又去哪裏演武呢?冬季本是田獵、圍獵、鄉射的季節,這樣可不行。”

“況且我聽說若是種植宿麥,需要明年春天五月收獲宿麥,接著種植下一輪作物,如此一來,庶民不演武,國家必弱……”

使者說的也沒錯,這是按照原本各國的軍事制度來的。村社和土地授田制度下,農兵合一,村社自治,平日演武,征戰時直接征召,不可能讓農夫把所有時間都花在種植上。

可吳起聽到這番話後,心中驀然一動,臉上差點露出激動神色,深吸一口氣穩住了心神,暗道:“此法大妙!正合武卒軍制!何需全民演武?有三萬武卒,便可勝十萬農兵!”

他要變革的不只是陣法和訓練,而是兵制,所以這個在宋人看來並不是大事的事,卻讓他覺得簡直是一件不能再大的事。

他不只是將軍,而是可以出將入相的大才,自然比這使者看得遠,也比那只知道內鬥奪權的司城皇看的遠。

非能出將入相者,不能知道此物的妙處,而他恰好是這種人。

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