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正本清源來日長(一)(第2/3頁)

同樣,如果能夠種植各種新的作物、推廣壟作牛耕,讓畝產提升,扣除掉每個農夫每年消耗的食物,只要能讓每人生產五百斤用於市場流通的糧食,那就相當於每個農夫可以余下五兩此時的黃金。

怎麽算,此時將磨麥粉的手段換為黃金買耕牛和做準備金投入進去都是合算的。

轉包紡紗織布,賺取婦女的剩余勞動價值;讓農夫以金屬貨幣的形式分期贖買那些耕牛,以應對生產力提升而金屬貨幣沒有提升導致的通貨緊縮和貴金屬價格上漲。

這樣算下來,一年之內就能讓沛地的剩余財富總和超越這些黃金此時的購買力,藏富於民。

三年內就能用隱蔽的手段連本帶利收到墨者手中,眾人還要拍手稱贊墨者行義。

還附帶一些用錢無法直接買到的東西——沛地的人心,女性的經濟解放,以及所附帶的女性教師以支撐十幾年後造反成功的基層官吏培養需要。

這還沒算收攏人心後的鐵礦開采、玻璃珠奢侈品等暴利行業。

因而雖然賣的錢在適看來不算多、在市賈豚看來如果自己出售麥粉十年內可以賺更多,可適仍舊覺得這是一筆長遠看可以洋洋自得的買賣。

更何況,近在眼前的墨者的認同和贊賞,以及墨子對自己能力的認可。

自己的行義之心和通曉天志已經在村社展現給了墨子看,現在需要的就是一場又一場的能力展現,尤其是組織能力的展現。

這種認可讓適在墨者之中不再是一個人,而是有了一個名為記書處的小機構。

他向墨子陳訴成立記書處的理由很簡單:想要記錄墨家的大義和平日的討論,需要大量的竹簡。現在草帛還沒有時間制作,但是也用不了多久,所以可以直接用不需要殺青和除蟲的竹片記錄,不久就可以抄寫到草帛上。

但即便不需要殺青和除蟲,竹簡的削皮、編號、整理也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所以需要增加一些人手。

這個理由很充分,墨子也是為了即將到來的這場墨者聚會能夠解決很多問題,所以也就同意了適的要求。

適作為墨者的書記,手底下終於有了三四個“兵”,名為記書處的機構算是正式成立。

蘆花和六指算是第一批記書處的人,還有個年紀不大的墨者,另還有一個年長一些認得篆書的墨者。

這名年老一些的墨者負責將那些典籍念出來,由適整理成隸書,因為適不識字,但會寫字。

年少一些的叫啟歲,工商食官的竹篾匠出身,也可以稱之為造蔑啟歲。

年老的那個叫笑生,大約是出生的時候是笑著出生的,家人以為不祥,所以在家族中不受待見,學過文字當過整理宋國整理典籍防止蟲蛀的小吏。肯定也是旁支貴族出身,但他不說自己家族,適也就沒多問。

這四個人,加上負責的適,整個記書處一共五個人,算是整個墨者組織中最微弱的機構了。

即不管錢,也不管刑,更不管兵器制造和守城武備,但適卻覺得這是個良好的開端。

有了前幾日弄錢的手段,加上那幾頓請墨者吃的簡單早餐,他在墨者中算是真正紮下了根,也有人和他開起了玩笑,叫他“書記適”。

他也不在意,反而願意讓人這麽叫。

在商丘弄完錢後,商丘城內的面食鋪和豆腐店的事宜,都是市賈豚在張羅,適便靜下心來每日和記書處的那幾個人削竹子。

一頁竹簡上寫不了多少字,據說有人用竹簡抄了一本《本草綱目》,半斤書抄成竹簡變為二百五十斤,此時看書論斤並非虛言。

好在這些暫時使用的竹片不需要太多工序,只是記錄下來等以後有了紙抄到紙上就行,所以弄得也不算慢,很多都是粗制濫造無法長久保存的,甚至有些連竹皮都沒刮,用的時候直接寫在裏面。

造蔑啟歲弄竹子極快,看得出是個老手,一張竹子在他手中片刻就可以劈開,刮好。

笑生做的就慢些,他管理過典籍竹簡,但是沒有具體做過剖竹子的事。

五個人幹活的時候,笑生便問道:“適,你說的那種草木之帛,到底是什麽樣?”

適手中拿著一塊竹片,想了一下該怎麽形容,低頭快速削竹子的造蔑啟歲已經接過去了話。

“笑生,你可真笨。草木之帛,首先它是一種帛。就像是白馬,首先它是一匹馬,先生沒教過你嗎?帛書你沒見過啊?當然就是那樣的,一張可以寫極多字。只不過用的是草木做成,比起絲帛要賤的多。當然,這裏的帛取用的是帛書的帛,而不是穿用的帛,雖然這兩者一樣,但還不一樣。就像是木鳥一樣,它取得是鳥能飛而不是可以吃的那部分名,那你說木鳥它能……”

造蔑啟歲說這些墨家弟子整日談論的事,手中的活可一點沒慢下來,還在那嘮叨道:“所以說這是好東西啊。你不知道,削竹子很容易劃破手。你看我手這樣快,小時候不知道被劃破多少次。以後有了草帛就好了,我也不用削竹子了。適,你應該教我那種隸書,將來咱們記書處不用削竹子了,我也好做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