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授漁取利朝夕短(下)(第2/3頁)

麥粉發酵之後,保留了麥香,又有一部分澱粉被真菌分解為糖分,更多出了一絲甘甜。

鐘鳴鼎食之家常用的油炸食物,也第一次出現了麥子的身影。沒有人會傻到去炸麥子吃,但麥粉條炸熟後味道真是不錯,尤其是配上豆漿。

最真實的味道還是這些百吃不厭的主食,適也算是達成了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個野心,吃上了饅頭,竟是鼻孔微微發酸。

商人們沒有他這麽多的感慨,飯入口中後所想的便是此物可以大賣。

差不多吃完後,市賈豚出面,一人發給了一支削好但沒有烤幹只是一次性使用的竹簡片。

他也沒多說廢話,適之前已經和他商量過,沛地的事也已經定下來,正是可以授漁取利的時候。

“此物你們也嘗過了,見過了。宋地我墨者自營。宋地之外,齊魯燕三晉秦,以城為分,每城只要一人。你們將自己要經營的城市和所能收買的價錢寫上,價高者得。”

“不賣麥粉,只賣給你們制作麥粉和這些食物的方法。五年為期,五年之內我墨者不再售賣給別人,也只幫你們修建磨粉的磨坊。五年之後,該得的利也得了,到時候再說。”

“墨者守信,這一點你們不必擔心。諸位,請。”

說完叫一旁的六指端著墨汁和蘸簽,送到那些商人身前,叫他們在竹簡上寫下價格。

商人們文化水平未必很高,數字和各大城市的名字還是會寫的。

雖說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手段,都是商人,稍微一想也就明白過來是什麽意思。

無非就是價高者得,自己承擔風險,計算利潤,給出自己能接受同時又勝過其余商人的價格。

幾個洛陽來的商人對視一眼,這時候卻沒有機會交流,原本可能合作的夥伴此時全成了潛在的敵人。

洛陽是個代稱,此時並沒有洛陽的名號,金文和祭祀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新邑洛、土中之類。

王子朝之亂後,既有王城也有成周,周天子此時的領地太小,這些地方可以算作洛陽城市群,洛陽可以理解為洛水以北的河谷平原,也可以理解為洛水一帶的城市群。

那裏既是大邑,又是天子所居,除了爭權內亂幾乎沒有戰火,富商極多。在戎狄強大的時候,洛陽可能還會受到威脅;可現在被大國包住,各國都已經展開了對戎狄蠻夷的全面反攻,再無蠻夷勢大時。

即便天子權威已無,可也不至於真有哪國攻打洛陽,因此這是天下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也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

這些來自洛陽的商人當然明白其中的商機,更有那些善於投機的商人看到的更大的機遇:三晉將伐齊,伐齊若勝必朝天子,到時候各國的國君、貴族、使臣、隨行齊聚,若有這樣的食物,所獲必厚。

幾個商人均想,這是天賜的機會。若是這些墨者自己前往洛陽尋售,那裏的商人更有錢,又怎麽能輪到自己?

墨者守信,天下皆知。商人知道,既然墨者說會教會他們磨麥粉的手段,就一定會教;既然墨者說五年之內不會再傳授同城的其余人,那麽就一定不會傳授。

稍微計算了一下利潤,商人們心跳不已。

麥價賤,因為難吃。

但麥子又是重要軍糧,所以每年的麥子收獲數量不少。

一旦磨粉,這售價就不是價賤的麥子能比的,再做出這樣的食物,洛陽等地往來的商賈定會選擇在那裏食宿,貴族們也多會購買。

況且只此一家,別處全無,五年時間定能積累大量的財富,又可以和這些墨者拉好關系,將來那些奇怪的谷米菜蔬也容易購買。一旦諸侯朝覲,短時間內就可以大賺一筆,此事不可拖延,必須早做準備。

他們不知道墨者為什麽不自己取利,但因為對墨者的誤解,也各自找到了可以讓他們自己相信的理由。

一個商賈悄悄看了那些同行的人一眼,心中有了計較。

這一次自己攜帶的金子不多,想要在這一堆商人中脫穎而出極難。他便在竹簡上寫下了一個他自己無法拿出的數目,先拿下來再說,日後可以與這些同行之人商議,各出本金均得其利。

也有商賈決定不止買一處城市的,而是要多買幾處,回去後再讓親族家族子弟管理,總好過這些墨者自己前往那些大城售賣,自己可得不到許多。

再者墨者木工石匠之術,冠絕天下,就算想要仿造,想來也不是一兩日能完成的,這種空子不鉆也罷。

各地的商人各有所想,各寫數目,彼此提防,或是彼此想要合力。

但在眾墨者睽睽之目下,難以交流,只能按照各自的心態去猜想別人的心態,或防備或信任,不一而足。

市賈豚打眼一掃那些人還在思索書寫的數目,心頭極為滿意。適看不慣此時的文字,也就不看,各管一攤,這也不是自己該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