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稼穡百工非小人(三)(第2/2頁)

“每一次用石錘敲這小凹槽木塊,都會從兩側落下幾粒種子。落得多了,上面自然墜下,卻又不會像水一樣全都流出來。”

“兩頭牛在前面拉著適哥弄得簡單的犁鏵,我們跟在後面拿石錘敲凹槽往下落麥,正好可以跟上牛的快慢。一天這樣可以弄幾十畝地呢,不像撒籽一樣,四個人也追不上一個拿著石錘敲木塊的。”

禽滑厘更是驚奇,不只是驚奇於這種簡單卻有效的奇思妙想,而是驚奇於這個村社間的孩子竟然能講的如此明白,還沒有絲毫的怯意。

按照這孩子說的,默默地想了一下,又拿兩只手嘗試了一下,終於明白過來。

若是一個木管,下面堆滿了種子,可不是上面的種子就落不下了?

輕輕一敲,把最上面冒尖的種子震出去,時間一長肯定會漏出來上面的木管,這背上的麥子又會自動下落,直到又將木管堵住。

如此往復,不斷補位。

既不用伸手去抓麥子,也不用彎腰去點籽,只要敲得有節奏,跟在牛後面走就是。

那幾個家中土地不少的弟子也聽懂了,點頭道:“這還真是個好辦法。很簡單的道理。如此一來,一個人可以當四個人用!而且男女均可,不用彎腰而至腰痛。”

六指聽人稱贊,臉上露出了笑容,忍不住也跟著誇了一句道:“既是符合天志的,當然是好的。適哥說,這辦法雖然快,可還是有些不足。等墨翟先生回來後,他要讓墨翟先生做一個大木頭的,一樣的道理,可是是用牛馬拉著的,一天便可耕百周畝地了。”

“這種用手敲的,以後就用在山坡上、或是石頭多的地。那種用牛馬拉的,就用在平整的土地上。一人一牛,可以耕種三百周畝的土地,再用上這宿麥之法,兩年三熟,世上便可少許多饑饉,這正是咱們墨者救濟天下的手段,也好讓世人知道,只要知曉了天志,便可以省許多力氣,種更多的地、紡更多的紗。”

六指站起身,用一種不像是孩子的語氣道:“咱們墨者啊,不就是要除天下之弊、興天下之利嗎?這天下,有政事、國事、稼穡、百工、兵戰……既要興天下之利,便要如築墻一般各盡所能,咱們墨者既是先鋒駟馬,便要懂政事、國事、稼穡、百工、兵戰!唯有此,方可稱利天下,這天下又豈只有政事?”

這番話顯然不是他自己想的,尤其是說起來時的語氣和眉眼,分明是在模仿說這番話的人。

小小年紀卻要裝小大人,看的眾墨者都笑了出來,紛紛摸著他的腦袋以示好。

唯獨禽滑厘在笑過之後,問道:“你說咱們墨者……難不成你小小年紀也是墨者?”

PS:

此時用的畝,都是百步畝,小的很。敲麥籽的原理,想一下小雞喂水器,只不過不是水,而且這種子是靠震動震到外面導致“水位”降低,從而讓種筐中的種子補位。這也是耬車的原型原理。敲麥籽這玩意一個破石頭加幾塊木頭就能做,效率卻比撒籽高出三倍。人多地少的時候,沒人用;人少地多,很快就會普及。

沒有這東西,冬小麥不可能在庶民中普及,這東西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