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走向戰場(第2/3頁)

不過西宋的官兵就沒那麽好心腸了。搶點吃喝那都是客氣的,不客氣的還要搶錢。再兇狠一點的,還帶殺人放火!

而被西宋官兵搶回來的肉食是極多的!大周境內鄉村的食品豐富程度大大出乎了西宋官兵的預料,哪怕是最普通的富農(大周境內好像沒有中農和貧農),家裏面也儲存著大量的腌肉、牲畜和家禽。

肉食似乎是他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

不過陳友諒、陳友仁他們卻不能放開了吃肉,主要是肚子受不了……他們這種普通軍戶家庭的子弟,一年都難得吃一回肉。

有那麽窮?

當然窮了!

如今可不是西宋開國初年了,荊楚一帶的普通軍戶根本不可能有百畝田莊了。能有個二三十畝土地,那就算是富裕的了。

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當然是蒙宋百年戰爭消耗了西宋軍戶和槍大夫的財力——萬裏遠征而無所獲,那是足夠讓一個地主之家破產的!

此外,豪門軍戶的大量出現,也是造成普通軍戶失去土地的一個原因。

因為西征的開支無法得到補償,許多普通軍戶就不得不將土地抵押給豪門軍戶,自己則變成了豪門軍戶的佃戶。

西宋朝廷可以發德政令宣布軍戶和普通地主、商人間的土地交易無效,卻沒有辦法用同樣的辦法對付豪門軍戶。所以就只得承認交易有效,眼睜睜看著土地越來越集中。

不過因為軍戶高人一等,也有上升的可能,並且由於滑膛槍時代到來造成服役成本下降,所以到了西宋建國200多年時,西宋朝廷還是有兵可用的。當然了,西宋在200多年前實行的打靶取士,也保證了如今還有兵可用。

雖然還有兵可用,但是當兵的人卻一代比一代窮,而且也一代比一代危險!

一群夢想著出人頭地,但是總也沒機會的窮人,人人有槍,這事兒……不對啊!

一幫窮軍戶和窮槍大夫默默吃完了饃夾鹹肉,不久後各隊隊長吹響了集結的哨音。士兵們紛紛起身,按著班排列陣,列隊完畢,各隊的隊長就開始檢查士兵們的裝備和幹糧。

裝備很簡單,一條燧發槍,一把套筒刺刀,一條子彈袋,一個火藥壺,一個鉛彈盒,一個裝水的葫蘆等等。

燧發槍和套筒刺刀通常是兵士自備的,不過燧發槍的口徑有統一的規定,以便統一配發鉛彈。

鉛彈和火藥都是朝廷提供的。士兵們則會自制紙殼彈,以方便裝彈。自制的紙殼彈都插在子彈帶上,按著規定至少要準備24發。

除了這些尋常的裝備,還有一部分士兵會攜帶幾枚手炮,也就是手榴彈。

他們被稱為“手炮兵”,其實就是另一個時空的擲彈兵,是線列步兵中的骨幹精銳。

西宋軍的一個步兵營通常是由兩個火槍兵隊,一個槍大夫隊和一個手炮兵隊組成的。

陳友諒和陳友仁兩兄弟因為生得長大,所以都被選為了手炮兵。

……

出身東宋合眾國濠州鐘離縣的朱興隆少校,這個時候,正在檢查炮兵預備陣地。他東宋陸軍第三師炮兵營的營長,他所領導的炮兵營將會負責全體炮兵的觀測瞄準。

參加今天這場戰役的西宋炮兵營多達9個,但是沒有一個能和朱興隆指揮的這個東宋炮兵營相比。

大炮的質量不行,彈藥的質量同樣也不好,炮兵的水平也差了一大截,就連拉炮的挽馬都不大夠勁兒。

西宋作為一個半封建的農業國家,能夠保持一批頗為優秀的騎兵和步兵,已經很不容易了。再要想維持一支能和東宋炮兵相提並論的炮兵,那根本就是做夢!

東宋可是工業革命後的國家,他們的炮兵是工業化的產物,和西宋的炮兵是存在代差的。

而在見識了西宋炮兵擁有的粗糙玩意兒後,朱興隆的眉頭就沒展開來過。

雖然西宋的炮兵營在編制上和東宋一樣,都擁有一個6斤長炮隊、一個6斤榴彈炮隊、一個4斤山炮隊、一個工兵隊、一個火箭炮排。

但是他們的6斤長炮,6斤榴彈炮,4斤山炮都是青銅鑄造的,非常笨重,看著好像是古董。在東宋這邊只有博物館裏面才能見到。朱興隆這一代,還有他爸爸朱世珍這兩代炮兵都沒在軍隊中見過青銅炮……

而西宋炮兵使用的炮彈和發射藥,更是糟糕透頂。

實心彈的表面粗糙,而且普遍鑄造得偏小——這樣容易塞進炮膛。

而開花彈看上去更加劣質,據說十發裏面有九發打出去是不會開花的……不會開花要來幹嘛?

至於霰彈並不是裝在筒狀的金屬彈殼裏面的,而是用麻布包裹起來的一堆小鉛彈。這種老掉牙的霰彈射程很近,打個一百步就差不多了,根本不可能有200步以上的射程。而一百步的距離都在敵方線膛槍射程內了!這樣的霰彈有什麽用?炮手都讓人打死了!